“因为它发生在中国,我们中国人是救人者,是目击证人,所以今天,我们中国人来告诉世界,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里斯本丸沉没》导演方励
国庆期间,我应朋友之邀去观看正在上映的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影院里很冷清,除了我和两位同伴只剩下零星几人。这部历经十年跋涉诞生的纪录片没有刻意煽情的辞藻,也没有华丽炫目的拍摄技巧,却以朴素的画面、冷静客观的镜头与严谨的叙述将我带回了那段被遗忘的、充斥着海水的咸腥味的历史。
“本片完全基于历史事实。”正片开始前,银幕上的一行字便让我心头一震。
1942年10月2日,日军征用“里斯本丸”号客货船押运1800多名英国战俘从香港返回日本,意图将他们运往日本成为劳工。途径舟山东极海域时,这艘船被不知情的美军使用鱼雷击中,货船摇摇欲坠。面对即将沉没的货船和被关在船舱底的1800多名战俘,日军毫不犹豫地选择抛弃船只,封死船舱,断绝战俘们的生路。
在观影的两个小时中,我的心绪随着“里斯本丸”一起,在惊涛骇浪中起起伏伏。“突然一只手抓住了我的手,我心想,‘完蛋了,是日本人’。没想到一个苏格兰口音的人对我说,‘你没事了’。”“终于前面船舱的人来帮助我们。”“我只想和她在一起。”“里斯本丸,这艘载着上千名战俘的船只,沉没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背后是战争的残酷无情。我感受到了陷入深渊的痛苦,但同时,也看到了渺小却又温暖的人性闪光点。”
最令我动容的是中国渔民冒着危险救助战俘的举动。影片中一位英国战俘幸存者回忆说:“那些中国人一出现,日军就不敢射击了。”朴实善良的中国渔民,用他们仅有的物资,冒着生命危险,去帮助和温暖那些异国的士兵们。
正如导演方励所言:“它不是讲历史,而是讲‘人’的故事。讲历史只是电影的很小一部分,更多的是讲人的命运,人的遭遇,讲一个大的战争里关于家庭,关于亲情,关于爱情,关于友情,关于人性的光辉。”
“它是历史,而不只是战争的历史。”里斯本丸沉没了,但它并未沉默。我想,电影的意义就是在于它将人类可贵的情感镌刻在光影之上,让人性的善良和对生命的敬畏得到每一个观影人的感知和回应。
(公共管理学院 卞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