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孙乐群)动力厂11月份生产经营数据盘点显示,自用水、电、汽消耗分别同比减少35万吨、208万度、1.29万吨,累计增效1169万元。
该厂全面深化基础管理整顿专项行动,将基础管理作为提质增效的突破口,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固基本,落细落实31项提质增效措施,聚焦薄弱环节,深挖内部潜力、优化运行方式、推动技改技措,多管齐下促进提质增效持续精进。
该厂固化成功经验做法,不断拓展节能降耗空间,停用2号备用厂低变,减少备用主变冷却器运行数量,治理2号炉空气预热器漏风问题,完成87台高耗能电机更换,有效降低电耗。结合气温变化情况,深度开展自用汽攻关,严控运行装置厂房采暖投用时间及投用量,最大限度降低蒸汽消耗。加强工艺调整,严格控制锅炉连排开度和定排次数,节约高压给水超千吨。
结合化工装置用能需求变化,快速切换至“三炉一机”运行方式,确保能源稳定供给。优化机泵运行台数,龙潭山水场提高单台过滤水泵运行时长,坚持中部水场10号生活水泵、13号过滤水泵单泵运行,严格控制管网压力在下限运行,累计节电9.39万度。精益化“三剂”管理,合理投用氨枪提高反应效果,有效延长1号炉脱硝催化剂使用周期,深挖提质增效潜能。
持续开展锅炉热效率攻关,以小指标竞赛为依托,坚持“一炉一策”模式,节约煤炭。加强锅炉燃烧调整,合理配风,控制氧量在规定范围,严格风、粉、煤比例,科学调整燃烧。抓实技改技措,利用6号炉冲渣水加湿粉煤灰,有效节约过滤水。精细化煤场日常管理,将煤场自燃管控纳入重点工作,定期整平压实,配合置换,有效降低煤炭自燃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