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南师范大学 - 《河南师大报》

人生自有诗意诗意岁岁相期

作者:陈  佳  上官丹晨    
2024-12-20     浏览(113)     (0)

全校学生积极参与河南师范大学举办的“人生自有诗意”诗词大会决赛,选手们同台竞技诗词歌赋,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大赛经过四次比拼,杨明伟荣获冠军,邢施宇获亚军。该活动提升了同学们的文化涵养,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置身于诗词大会现场,选手们齐聚一堂,同台竞技,往来诗词歌赋,谈尽古今朝夕。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归属感,提升同学们的文化涵养,12月7日下午,由共青团河南师范大学委员会、河南师范大学学生会主办,文学院承办的“人生自有诗意”诗词大会决赛在我校学苑餐厅三楼青年活动中心如期举行。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品味优美的传统诗词。

诗雅赛亦雅。本次诗词大会赛制丰富,形式多样。大赛分为海选、初赛、复赛、决赛四部分。海选面向全校学生,通过笔试考核者可进入初赛;初赛进行诗句填写、诗词常识两轮比拼,综合成绩较高者可进入复赛;复赛包含填写诗句、诗词知识问答两项内容,前12名进入决赛;决赛进行飞花令、根据线索答题、综合能力比拼三轮比拼,所有答题结束后根据选手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名,选出冠亚季军。历经四次比赛的激烈比拼,2023级历史文化学院的杨明伟荣获冠军,2023级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邢施宇获亚军。

要论起诗词大会中哪些环节让“无数选手竞折腰”,线索题必然榜上有名。在该环节中,每一题将会给出三个提示词和一个关键字,选手们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根据提示说出含有关键词的两联诗句。这不仅考验选手的记忆力,更需要他们有过硬的临场反应力。“线索题对我们的诗词储备量要求很高,”2022级雷景开来自历史文化学院,这位在初赛和复赛中均表现出色的选手坦言道,“如果恰好是你不熟悉的诗句,就难以作答。加之题目所给的提示有限,要在所匹配的范围内准确选中答案有一定难度。而且场上临时发挥,思考时间不多,对我们作答也有干扰。”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各式各样的诗词比赛中,飞花令总是必不可少的重头戏。该环节中,选手们被两两分组,评委首先会选定一句诗,选手们需以该句诗的最后一个字作为新诗句的开头,依次作答,坚持到最后的选手即为胜者。“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随着评委说出本环节的题眼,飞花令也悄然拉开序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为该环节压轴出场的最后一组选手,杨明伟表现从容,不急不缓地答道。而与他同台比拼的邢施宇也不甘示弱,迅速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作为回击。诗词在会场上流淌,双方选手神态自若,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从脍炙人口的经典到鲜为人知的佳作,他们在纷繁浩渺的诗海中寻觅,只为捕捉最恰当的词句。随着双方接出的诗句越来越多,现场观众的情绪也随之高涨,每一次诗句的巧妙衔接,都引来阵阵掌声与赞叹。

《诗经》有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不论是触景伤怀,还是感时度世,诗词是古往今来永恒的主题。谈及参与诗词大会的感悟,2023级马克思主义学院马艺芳深情地分享道:“诗词大会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比如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便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我们处在青年阶段,不免焦虑未来。但如苏子所言,明日之事难以预料,不如珍惜眼前、活在当下。”“本次诗词比赛引领我重温了那些经典诗句。”2024级历史文化学院的任景豪感慨道,“‘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的意气风发;‘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的家国情怀……诗词比赛向我们展现了即使相距千年,诗词中的情感也能被后人理解,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根脉,它深深植根于我们的记忆中,历久弥新。”

“本次诗词大会整体效果良好,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史各个类别,不只局限于诗词的形式,引起观众的共鸣,获得积极反响。而选手们出色的表现同样展现高水平的诗词素养。选手们紧张激烈的角逐,让‘冷’知识在‘热’氛围中复活,为校园内的诗词爱好者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本次诗词大会的评委之一,2022级文学院的白天宇不禁发出由衷感叹,“希望这次大赛能够让更多同学接触、学习诗词文化,成为古诗词文化的传播者,使这些经典之作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