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在国内神经内镜顶尖专家周良学教授带领下,连续成功开展多例双镜联合(显微镜+神经内镜)颅底脑干复杂肿瘤切除手术,填补了川西北地区该项技术空白。此项技术目前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颅底脑干区域位置深、空间狭小、结构复杂、毗邻重要的血管跟神经被称为人类手术的禁区,颅底脑干肿瘤切除手术也被称为神经外科最棘手的手术。如何在获得肿瘤高切除率的同时实现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是目前治疗的难点。这不仅要求神经外科医生技术精湛、经验丰富,还需要医院一套整体医疗资源的支撑,是医院综合实力水平的集中体现。
双镜联合为患者生命保驾护航
神经内镜和手术显微镜是显微神经外科的两大利器。在显微镜下,医师能够非常准确地看清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切除精准;对于一些视觉死角内的肿瘤组织显微镜并不能探及,而在神经内镜的广角视野下肿瘤组织则无处可藏。通过“双镜联合”形成优势互补,可以更好地提高手术的效果。
多模态监测技术助力精准治疗
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多模态监护与评估,采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神经导航,术中超声等技术,在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的同时保障患者的神经功能不受损害,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
【案例一·桥前池-鞍区占位切除术】
病史摘要:38岁男性,脊索瘤,于外院行“脑干肿瘤切除术”2次,2020年肿瘤再次复发,出现左眼外展受限,右侧肢体肌力下降,1月前出现语言欠流利,磁共振成像(MRI)显示肿瘤大面积复发,且肿瘤与桥脑分界不清,延髓受压向右后方移位。
术后情况:术后患者预后良好,无新增神经功能损伤及功能活动障碍。
【案例二·松果体占位切除术】
病史摘要:58岁男性,于入院前半年出现反复呃逆、伴反酸,头痛,磁共振成像(MRI)显示“松果体占位,伴幕上脑室梗阻性积水及双侧脑室旁脑脊液外漏”,无感觉异常,四肢肌力正常。
术后情况:术后第二日,患者头痛症状明显缓解,术后一周患者可自行下床走路。
【案例三·斜坡-延颈交界占位切除术】
病史摘要:34岁女性,3年前于外院行“经鼻内镜斜坡及枕骨髁区脊索瘤切除术”,现肿瘤复发,头痛加重1月,右侧肢体感觉减退,磁共振成像(MRI)显示“斜坡、枕骨髁、寰枢椎骨质破坏并软组织肿块形成,延髓受压,病灶较前明显增大。
术后情况: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头痛明显减轻,于术后第十三天顺利出院。
【链接】
内镜治疗外科疾病最初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近二十年来,神经内镜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崭露头角并不断发扬光大。双镜联合充分地将神经内镜与手术显微镜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了手术视野范围、提高了手术的精细程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损伤,提高了手术效果。标志着神经外科手术向更加规范化、精致化、个体化发展,逐步让更多的患者获益。
(张敏 刘秀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