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湖南科技学院 - 《湖南科技学院报》

余晖中的国家记忆

作者:谢书灿    
2024-10-31     浏览(22)     (0)

作者回到老家,回忆爷爷讲述的抗日战争时期通讯员小赵的故事,感叹时代变迁,新时代的爱国精神。最后被家人叫吃饭,结束回忆。

今年六月,回了趟老家,也许是许久没有回来的缘故,竟让我感到有一丝陌生。

我进家的时候已是傍晚,夕阳洒落在屋前屋后,青瓦被它映的发亮,在炊烟里我似乎看见了光的身影。爷爷坐在门口的小石凳上看书,我走进一看看的原来是《百合花》,我不禁问到:这小通讯员的故事,跟您给我讲的小赵同志的故事好像啊”。爷爷没有说话,只是望向远方,可我看见他的视线越来越朦胧。

那是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每个村都有一位通信员。每当危险的时候,通讯员便会带领群众转移到更加安全的地方。在1943年的一个早上,日军的飞机从县城扫过,当时村里的防空警报响彻云霄,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十分慌张,通讯员小赵便一家一户去召集百姓,等找到我时,也是最后一家,他穿着褪了色的军装,头上戴的帽子别了一朵狗尾巴草,走路的时候摇摇晃晃的,可爱极了。我跟着小赵走出家门,穿着单薄的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今年的雪格外的大,雪都积到了我的膝盖。转移的路途十分艰难,最难的就是过现在的旁山沟,这一条很深的沟,深到看不见底,深到要想过去必须得搭桥。

小赵带领着我和几个年轻的小伙子去树林里面找能过搭桥的木头,路上荆棘密布,我们走得很小心,生怕不小心划破了衣裳。我们是正午时分去找的,傍晚才找到合适的木头,小赵一个人扛着几十斤重的木头,他那褪了色的黄军装的肩膀上染上了殷红的血迹。回去途中我不小心被荆棘划破了衣袖,小赵见状便把他那黄军装脱了下来,穿上了我那单薄被划了半条袖子的破衣裳,他扛着木头大踏步向前走去,头上的狗尾巴草人仍是一晃一晃的。

当在午夜到达了安全地点后,精疲力尽的我们早早地安顿了下来。第二天清晨,我去找小赵归还军装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他的身影,前线的同志告诉我,在他带领我们到达安全地时,又去其他地方带领百姓前往这儿,后来在路途中不幸被日军的炮弹炸伤,英勇牺牲了……只剩帽子上的狗尾草仍微微晃动着。

在历史的长河中,七十五载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于中国来说,这七十五个春秋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从1949年那个金秋十月,天安门广场上的欢呼声响起,到如今的2024年十月,装备精良、秩序严明的军人们在天安门广场上接受阅兵,中国以其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肩负着更加重大的使命。我们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革命年代的爱国很纯粹,是保卫家国,是像小赵同志一样为了祖国奉献出自己的生命;现在的爱国同样也很纯粹,是发展祖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吾辈青年奋当前,朝气蓬勃为中国的建设而奋斗,因为我们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

“喂!喂!喂!”

“你们还在外头做什么,还不快来吃饭!”我和爷爷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起身往屋内走去,不知不觉落日的最后一丝余晖也消失在地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