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龙年,日有熹,月有光;安且乐,寿而康。 新春嘉平,长乐未央!新年在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之间,新年在炮竹硝烟、团团圆圆之间,新年在银装素裹、欢声笑语之间。 与此同时,《河南理工大学报》第 1000 期即将出版,我也已然 20 岁。 1000 比 20,整整是 50 倍之多。 这不禁使我产生一种感觉,冥冥之中我和《河南理工大学报》注定会结下不解之缘。
我叫王柏淳,是目前我校大学生通讯社副刊部负责人。 校报的校对和协助排版是我们的主要工作之一。 早在社团招新时,学长们来到寝室热情为我和室友做介绍, 并推荐我们前往网络平台阅览电子版校报。 学长骄傲地告诉我们校报的付印也包含着他们的汗水,做校报编辑部辛勤工作的老师的助手是本社团的职责之一。 从小便热爱文字,热爱与人打交道的我顿时来了兴趣, 登时便满怀惊喜地参与招新环节,惊喜自己的文字有朝一日有机会被更多人看到,惊喜我正好能遇到这个十分对我胃口的社团,惊喜我可以为校报的编辑出一份力。
说实话,我在阅读校报之前,是对自己的文字颇感骄傲的。 中学是热爱文学的同好甚少,使得我有了不切实际的“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总感觉别人写得不如自己好。 然而在我开始逐月阅览近年的校报,特别是第四版文艺专栏之后,我不由自主地佩服,河南理工大学真是卧虎藏龙之地, 我可以从那一篇篇文字中,感到作者对未来的憧憬,对当下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闪烁着哲理和智慧的光芒,洋溢着青春气息。 读罢,我能猜到这些文章有不少出自社团内学长学姐笔下,这使得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加入社团,努力为校报编辑做贡献。
我最终通过了选拔,正式成为大学生通讯社副刊部的一员。 我在老成员以及“师父”的带领下,逐渐开始尝试积极按照要求参加校报征稿活动,以及后来的参与策划每月征稿主题。 见证了从自己脑中不太成熟的想法在交流中逐渐成形,发布斟酌完成的征稿启事,到自己认真写作,和小伙伴们一起上交自己的稿件,再到有朝一日打开邮箱,看到“您的稿件已被采纳”的欣喜,以及自己刚刚发布了征稿启事,便有许多学长学姐、学弟学妹在校报征稿群中礼貌询问相关问题, 踊跃参加征稿活动。这一切都是我感到我所做的都有意义,我在大学期间除了完成学业以外,还做了其他有趣的事情,也许多年后的学弟学妹会翻开故纸堆,堆积的灰尘消散之后看到我们的名字,指着某一段落,或者某一行,开心地对同伴们说自己也喜欢这样的句子。
校报有着悠久的历史,我所能参与付出绵薄之力的,只有寥寥几期。 我要感谢前辈,感谢他们的坚守以及对我们的信任, 把接力棒顺利交到了我们的手中;我也要提前感谢未来参与编辑校报工作的同学们,感谢你们肩负起这一使命, 持续不断为校报注入活力,使它能保持生命力,为一代又一代同学们,老师们带去思想的启迪,展示青年人的迷茫和焦躁,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供鲜明的观点,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守正创新,使这悠悠火苗永不熄灭。
《河南理工大学报》1000 期,将留下我们这一批同学们的名字, 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河南理工大学报》将站在特殊的历史节点,追忆过去,展望未来,重新出发,我们正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