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沈阳农业大学 - 《沈阳农业大学报》

我做学生记者的三年

作者:◇  大通社学生记者  孙清雨    
2024-11-30     浏览(85)     (1)

大学生通讯社学生记者在三年记者生涯中,采访了姜麒薪学姐并收获了坚持不懈的力量,成为部长,见证学弟学妹的进步。他们用笔记录感动和精彩,坚信新闻的力量。

成为学生记者的第一年,我主要参与采访和整理采访录音。我整理的第一份录音稿是学校春季校园招聘会,录音时长近两个小时。在整理过程中,由于采访现场环境嘈杂,有些模糊的采访内容需要我反复播放确认,删除语句中的语气助词,保证内容的连贯和逻辑的通顺。遇到不确定的专业术语时,我会根据发言者的读音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确保专业术语的准确性。所有录音内容整理好后,我又校对了全文,确保采访中提及的数据准确,采访稿格式清晰,没有错别字,最后发给了老师。那天我在电脑前坐了整整一天,整理出了一篇近六千字的采访稿,虽然颈椎酸痛,眼睛模糊,但看着我整理出的密密麻麻的文稿,成就感在内心油然而生。

成为学生记者的第二年,我开始独立撰写新闻通讯稿。我作为组稿人撰写的第一篇文章是迎新通讯稿《你好,新同学》。晚上十一点,我收到几位学生记者发来的采访整理稿。我首先确定文章主题,通过迎新活动展现大学校园的美好和新同学对未来校园生活的期许,然后列好文章的大纲明确构架和各部分内容,确保撰写内容与文章主题相符。接下来,我将收到的采访内容进行润色加工,详细描写重点采访内容,使读者能从文字中感受到迎新现场的热烈气氛。最后通读文章,检查错别字和语句通畅性,调整通讯稿格式。所有工作结束时,已是凌晨一点半,看着我辛苦完成的稿件,内心的满足洗去了写稿过程中的一切辛苦。

也是这一年,我采访了当年的大学生年度人物姜麒薪学姐。姜麒薪为我展示了她的画作,讲述了她与绘画之间的故事和她充实的大学生活。我感受到学姐每一句云淡风轻的话语背后,是她夜以继日付出的时间和努力,更感受到她对绘画纯粹的热爱。在与姜麒薪学姐对话的两个小时之间,我被她淡然而坚定的气质所感染,也沉醉于她话语中精彩的大学经历。采访过后,我久久回味着姜麒薪学姐的话语,意识到学姐获得的多项荣誉背后,更重要的是长达数年的坚持不懈,是遇到挫折迎难而上的勇气。从那之后,我牢记着那一日我所感受到的力量,时刻告诉自己只有坚持才能见到成果,既要有开始的决心,也要有锲而不舍的信心,这份力量带领我克服了许多日常生活的困难,也成为了我学习生活的动力。

成为学生记者的第三年,我接过了大学生通讯社新闻部的接力棒,成为了部长。岁月流转,时光更迭,我对新闻的热爱也在与日俱增。每当我看见学弟学妹们眼中的光芒,我的眼前便会浮现曾经学长学姐对我的关爱和耐心。我尽我所能将学到的新闻知识和采访经验教给学弟学妹,也见证了他们一次次尝试中的进步。我看见他们采访稿中融入的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每一个字都是他们衡量过后谨慎写下的成果,我陪着他们将一个新闻选题变成一篇新闻稿,它与他们的名字一同出现在校报或是官微上。

我们年龄相仿,因为对新闻的热爱相聚。我们携手同行,用笔触记录下每一份感动和精彩。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我们一直所做的,都是为了让新闻更有温度,让新闻更有力量,我也将一直记住我的身份—大学生通讯社学生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