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多多(化名)的情况怎么样了?在幼儿园还听话吗?”
“魏医生,多多现在很好,在学校里还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呢!”
10月22日下午,在台州市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康复师魏璐璐正在通过微信向多多的妈妈了解孩子的康复情况。
得知多多一切都很好,魏璐璐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刚出生时,多多是一个非常健康的男婴,但随着孩子长大,多多的父母就发现了异常情况,多多在两岁半的时候连“呀呀”的发声都不会,一般的孩子这么大了都会简单地叫“爸爸妈妈”了。
父母发现,尽管多多能够听到声音,但他从不开口,在语言理解和表达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对外界的一切也都漠不关心,与同龄孩子交流时显得格格不入。
在当地医院儿科看了没有结果后,经人介绍,多多的父母来到了台州市康复医院。
儿童康复科魏璐璐康复师经过详细的评估后,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这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发育问题。
与家属沟通后,医生和康复师为多多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主要包括言语训练、认知训练、社交技能训练以及垂直律动训练和经颅磁刺激治疗等。
多多的康复之路面对很多困难。刚开始接受康复时,多多完全没有任何的自发语言,认知能力也仅在一岁左右的水平,对事物没有概念、不认识颜色、不会进行选择。
一切都得从零开始。“每一次康复,对于多多来说,都是一次历练,这个时候就需要康复师和父母的耐心了。”魏璐璐说,好在多多的配合能力较好,基本不哭不闹,对康复师的各种训练任务都会努力地去学习,这大大地提高了训练效果。
根据康复计划,除了多多在医院接受康复训练以外,回到家后,多多的父母也要根据康复师的要求完成一些“家庭作业”,把在康复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生活中泛化,比如认识颜色泛化到生活中,指导多多给妈妈挑一件红色的衣服或者找一本绿色的书等。
“那段时间,我把整个心思都放在了多多身上,每天就是医院、家里两点一线,当看到多多一天比天好时,我的动力就更足了。”多多的妈妈说。
在康复师和父母的努力下,多多的康复效果明显。
3个月后,多多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能“咿咿呀呀”地去模仿学习大人的声音,也能说出一些如“车车、我要、鸭鸭”等有意义的词。
每次听到多多发出模糊的声音时,多多的妈妈总是眼含热泪,孩子康复进步一小步,父母信心就增一大步。
从认识颜色、发出声音,到能够清晰地叫出“爸爸妈妈”,多多的康复之路走了整整7个月。
“虽然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天,但我很清楚地记得,多多第一次叫出‘妈妈’的那一刻,我整个心都萌化了。”想起第一次叫妈妈时的情景,多多的妈妈至今仍是幸福满面。
彻底康复后的多多在语言、行动和表达上跟正常孩子没什么两样,也能主动、自信地与其他孩子交流、玩耍,社交技能得到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