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万象更新。六十五年前,一八五地质勘探队像一颗种子,扎根于苦寒北地,现今日,成为参天巨木的公司更荫靠了我二十四载春秋。从牙牙学语的小毛毛虫,到成为新人职的员工,又怎么不算深深地契刻在了一起..
幼时,我问父亲为什么总不在家,他听到后笑笑说“爸爸就是园丁,为新芽奉献自己的光与热,等到毛毛虫长大了,成为漂亮的蝴蝶,就可以将新的种子,带往更远的地方”,那时我什么也不懂,只觉得深奥,挠了挠头就拿起自己的小玩具冲院外跑去。
从窗外看去,下班的大家拎着院前的米面肉菜往宿舍走去的地方,三五孩童在楼下玩耍,那是幼时的我牙牙学语、学会走路的地方,承载了很多回忆。被称是一八五子女,已是一八五三代人的我从小便生活在这个地方,小时候特别能叭叭,总是东家串西家跑,周围既是爸爸的同事们,又是一起生活的邻居,特别亲近。妈妈提到幼时的趣事,总是说,你那个时候啊,比他们还爱玩了,每到饭点,都要站在院子里大喊你的名字,一个不留神,就不晓得你跑到哪个人家里蹭吃蹭喝去了,看都看不住,要不是院子里的大家,早就不知道把你丢了多少次了。在我印象里,那是幼儿园报到的第一天,应该是报名的资料被遗漏在家了,看着我不怕生的样子,妈妈嘱咐一声后便回家去了,谁曾想,那个时候的我,胆子比天还大,玩腻的我一个人跑出幼儿园,按照自己的记忆想要摸索回家,刚走出不远遇到一个老奶奶,她慈祥地便说要带我回家,不疑有他的我拉着她的手就走。幸亏爸爸的同事刚好路过,把人拦下说,这是我们的娃娃,你要带到哪去,小小的我就这样被“救”回了家属院。到今天那个叔叔回忆起时,都感慨,从来不走这条路的他,因有事才能从那边去,现在想来,没有丢了的我也是万幸了。
红色的宿舍楼早已是城中很难见到的风景,那个时候我喊它叫“红房子”,在门前的依旧矗立的宣传栏,以前是用粉笔、油漆作画,伯伯踩着梯子,旁边放着油漆桶,唰唰几笔,一个板报成型,小时候我就觉得上边的字特别漂亮,现在想来,对练字写字的热爱那时便埋藏在了孩童的心中。
在宿舍的南边,是久经风霜的办公楼,小学时,最喜欢的就是捉迷藏,知晓许多“秘密地”的我,每次都在小伙伴争论谁当鬼时,便早早地藏了起来,直到日落西山,饿着肚子才能想起来回家。若是遇到雨后,更有趣的则是和小伙伴抓蜗牛,我们用石子画好跑道,“驱赶”着蜗牛们赛跑,旧时的绿色装修还带着童年的记忆。
记忆里的一八五一直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敦厚朴实,同事问互帮互助,不仅在工作上协同共进,生活上亦是相互扶持。它的灵魂滋养着我的成长,以至于在写大学毕业论文时,第一个想到的仍旧是它,答辩时,导师看到我的选题说,这个单位我知道,是个老牌单位。那一刻,感受到一八五的力量,远在他处,依旧有人熟知。
本以为,毕业之后的小蝴蝶要飞往远方,却不曾想,一晃眼,褪去学生稚气的我,竟再次与一八五结缘,好似回到家中,未曾远离。
初到办公室,有些拘谨与惶恐,疑虑能否将工作顺利完成,没想到同事们热情待人,详细向我阐述工作流程,并且将她们的工作经验教于我,使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学习使用新的办公软件,将文件资料有序规整,偶然习得一个能使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的小技巧,亦让我觉得自己向未来更好的自己靠拢。
随着工作逐渐上手,我也在不断成长,由起初的慌乱到应付自如,由无从下手到摸清流程,在同事们耐心指引下,我很快融入了这个大家庭中,能够游刃有余地去处理已经掌握的工作内容,还能优化,使其更加完善。渐渐地,我的工作能力开始得到同事领导的认可,会将更加复杂一点的工作放心交予我,我在一次次完成工作中提升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来为公司献出一份绵薄之力。
有时,生活里遇到的难题,在和同事们畅聊过后,犹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找到新的思路。领导们多似长辈,亦师亦友,我开始学习他们的工作风格来提升自己的处事能力。身边优秀的人会使人不自觉提升自己,能够在一八五遇到一批这么棒的人,我感到幸运无比。而我,在学生身份转变成为社会人士后,因为庇护,身上虽然依旧有着些许少年人的青涩,但开始多了份工作后处世的沉稳。
一只小小的毛毛虫,爬行路过小树,找到一片叶子,作为可以躲避风雨的庇荫之处。某天,毛毛虫破茧成蝶,小树也变成参天大树,小蝴蝶飞向大树,希望能为枝丫中等待授粉的花朵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郑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