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天笑)12月20日下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晓刚、杨靖宇将军孙辈后人马继志两位专家受邀到吉林医药学院,在第一教学楼学术厅,利用“吉医文化讲堂”平台,作了一场生动的红色教育主题报告会。
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蔡建辉主持报告会,全体在吉校领导、处科级领导干部、各级党务干部、思政理论课教师、党外代表人士和学团骨干代表等200余人参会。
当日,张晓刚作了题为《从书信中看东北爱国民众的反日斗争》的报告。他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和策划成立伪满洲国为背景,以东北爱国民众上书“国联”控诉日本侵略东北的暴行和反对成立傀儡政权为主线,揭露了日本侵华的罪行,颂扬了东北人民的爱国热情,以详实的资料展示了东北爱国民众在“生与死”“血与火”之中的爱国精神与牺牲精神。
张晓刚,二级教授,首批“长师学者奖励计划”杰出人才,东北抗日战争史研究著名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国家社科基金成果鉴定及后期资助项目评审专家,现任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吉林省党史与文献研究会副会长、吉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其丰硕的业绩深受业内同行高度认可。
当日,马继志以《抗联精神,薪火相传:我心目中的爷爷———杨靖宇将军》为题,从东北抗联主要创建人和领导者杨靖宇将军后人的视角,用质朴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和真挚的感情,讲述了杨靖宇将军投身革命、壮烈殉国的义举,引导大家更为真切地触及历史、深切感受和领悟以杨靖宇将军为优秀代表的伟大抗联精神。
马继志,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孙辈后人,现为东北抗联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曾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立个人三等功,转业后始终坚守基层,从司炉干起,当了30余年货运列车司机直至退休。他先后经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时代,见证了中国火车的发展历程,较好地诠释了“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
蔡建辉在总结报告会时表示,抗日英雄已逝,革命薪火相传,希望大家学习抗战历史,缅怀英烈故事,学思践悟、见贤思齐,要以英雄为榜样,践行责任担当,用实干创造业绩,在推动学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作出吉医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