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青岛大学报》 - 《青岛大学报》

科技助眠 “艺启”圆梦

作者:学生记者  徐东霞  王蕊  郭栩廷    
2024-12-20     浏览(187)     (25)

青岛大学艺启志愿者协会通过运用音乐和智能系统帮助老年人改善睡眠质量。他们的创新志愿服务项目不仅改善了李大爷的睡眠质量,还推广到社区内更多老年人受益。该项目将继续向外省拓展,服务更多受睡眠问题困扰的人。


青岛大学艺启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12年,成立20余年来,一直秉承“4321”志愿服务模式,汇聚学生、志愿者、教师、校友及家长四方力量,专注于为儿童(自闭症儿童、听障儿童)和老年人两大群体提供服务,其服务范围覆盖了73个县市,惠及超过3000名特殊儿童,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4500小时。“艺启圆梦”则是艺启志愿者协会助力老年人高质量睡眠的重要项目。

一段时间以来,“艺启圆梦”在社区志愿活动中,通过运用智能系统帮助老年人解决失眠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创新志愿服务项目不仅为老年人带来了健康福音,也为社会各界关注老年人睡眠健康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保安李大爷便是这一活动的诸多受益者之一。“前期在麦岛社区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保安这个群体十分值得关注,于是我们通过合作社区和协会等渠道联系到了李大爷。”协会成员房欣回忆起结识李大爷的过程,依然记忆犹新。

第一次见到李大爷时,房欣就感受到了他的疲惫。李大爷担任小区保安多年,因为日夜颠倒的工作性质,他需要在不规律的时间进行巡逻,这使得他的生物钟紊乱,身体和心理双重压力累积,且长期受到睡眠质量不佳的困扰。李大爷尝试过多种传统方法,但效果都不甚理想。得知这一情况后,协会成员们意识到,失眠问题不仅困扰着李大爷,也是许多老年人面临的共同难题。于是,大家决定发挥专业优势,探索运用音乐和智能系统帮助老年人改善睡眠质量的可能性。

初次服务李大爷,是在李大爷休息的小屋里。大家先给李大爷先做了前测,让他做了关于睡眠的问卷,进行了睡觉脑电波的监测。前测之后,大家让李大爷进行了仪器的一周使用。一周之后,协会成员再回访以收集反馈。

两次反馈后,李大爷对大家表示,自己感觉到睡眠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协会成员分析了睡眠数据分析,在与李大爷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他在使用仪器期间,不仅夜间睡眠质量有所提升,连中午小憩时也能快速入睡,整体睡眠体验大为改善。一个月后,协会成员再次带着设备去李大爷的小屋,发现他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脸上也多了许多笑容。他欣喜地告诉大家,现在自己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

李大爷的热情和开朗至今仍令邹宜荻和房欣印象深刻。李大爷在服务全程都对大家表达了支持和理解,总是亲切地聊家常,询问大家的家乡和专业等。“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双向的能量传递。”在服务结束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李大爷和大家仍保持着联系。在今年中秋节,李大爷还给协会成员发微信致以祝福。

“艺启圆梦”项目通过音乐治疗的方式,融合青岛大学九大学科,借用脑电监测仪,搭配脑电波监测技术以及音乐助眠APP,借此改善老年人睡眠问题,促进老年人的高质量睡眠。硬件由监测脑电信号的脑电检测仪和嵌入高灵敏度的全纺织基压力传感器的床垫组成。播放音乐的骨传导智眠枕可以关联平板或手机上的音乐助眠APP,实时划分睡眠分期,根据用户睡眠状态播放合适的音乐。整套设备由团队自主创新研发。

李大爷的变化让协会成员们感到无比欣慰。大家意识到,这套智能睡眠改善系统不仅能够帮助李大爷解决失眠问题,还能够为更多老年人带来福音。于是,大家决定在社区内推广这一项目,让更多的老年人受益。

“我们发现,许多老年人并不把失眠问题放在心上。为了不麻烦子女,只能自己忍受失眠的痛苦。”房欣认为,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会越来越多,应该对这一现象予以更多重视。于是,仪器从一个老人传递给另一个老人,李大爷的笑容也由此传递给一个又一个老人。

“自成立以来,我们就一直做与音乐有关的志愿活动。”对艺启服务者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邹宜荻来说,音乐助眠之路是她们不懈的追求和坚守。她说,协会未来计划借助海尔的渠道和公益组织的力量向外省拓展,将“艺启圆梦”智能睡眠辅助系统推广到全国各地,把服务对象从老年人逐步拓展到受睡眠问题困扰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