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40个教师节,又值我从教30年,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美好生活的愿望出发,创造出很多节日。比如人们用烟花爆竹,迎接新年;在万物复苏的早春,插柳戴花,踏青春游;再如中秋节把天上的明月化为手中甜甜的月饼,来象征人间的团圆……这些诗意化的节日,使我们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了美好的安慰。而教师节正是对于老师辛劳的承认,更是一种慰藉。在这样一个节日,教师的身份得到彰显,我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光荣、骄傲和自豪。
30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从南师大本科毕业,分配到南通教育学院中文系任教。当时懵懵懂懂,骑着自行车驮着行李,从大饭店向东北沿教育路穿过一片秧田,穿过小集镇三里墩,再从师专门口向东绕过围墙向北就到了南通教育学院。当时南通教育学院中文系是两年制大专,我做中文994(2)班主任,带两个班的现代文学课。那时考核要求低,主要工作就是上好课。我在那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直到3年后,我们几个人才幡然醒悟,去读研究生,真正走上教学科研的道路。
饮水思源,人要有感恩之心。在从教30年的纪念日,我首先想到的是我的老师,在我求学过程中遇到很多好老师,正是他们的教育和培养才使我从乡村走进了城市,走上了大学讲台。去年,我在教师节前拜访了我的一个小学老师。这个老师是我语文的启蒙老师,对我非常偏爱,把他珍藏的故事书只给我一个人看。我上的是村小学,到我上初中就解散了。而这个老师不是我们这个乡的,所以就失联了。我心心念念很多年,担心他会不会已经不在人世。但偶然一次机会得知他还健在,所以赶紧找过去。40年弹指一挥间,这个老师已经96岁了。他仍然记得我,抓住我的手,热泪盈眶。我们一共聊了近两个小时,准确地说全程是老师说我恭听,因为老师耳朵听不见了,只有他说我听的份儿。但我还是很高兴,因为了却了一桩心愿。
其次,感谢我的学生。师生是一个共同体,没有老师就没有学生,没有学生也就没有老师。我刚刚做老师的时候,和唐秋林老师住一间平房。学生经常来串门,走的时候会说,老师,我们没醋了借点醋,然后就把醋瓶子拿走了,一点不拿自己当外人!一天,学工处处长找我,说这里有你的电炉,你拿走。我说我哪来的电炉啊?然后学工处长就把学生叫来了,原来这个学生在宿舍用电炉被逮到了,就撒谎说是我的。我出来后就埋怨学生,怎么不早和我说呢?还有一个学生毕业几年后请我喝酒,感谢在校时我对他的关照,喝多了抱着我哭,一边哭一边叫“兄弟啊”。我说师道尊严,我是你老师啊。但又一想,算了,我们还是做兄弟吧,我觉得学生认你做兄长的感觉也很不错,我喜欢这样的感觉。我常感慨,何德何能?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而且很惭愧,做得不够好,但学生却给我这么多,实在受之有愧。其实,我们老师是和学生共同成长、互相成全的,学生是我们永远的宝贵财富。所以,感谢学生们的成全!
第三,感谢我的同事和领导。这30年我遇到的都是好同事和好领导,尽管我们脾气性格都可能不尽相同,但他们给了我很多的帮助,请恕我不一一列出他们的名字。集体是成员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形式保证着成员的个性发展,而成员的个性发展又促进了集体的发展,两者是同向奔赴。我庆幸生活在一个好的集体中,他们对我的帮助,我永远铭记于心,并且希望用自身的行动,把这种关心后辈的精神传递下去,把团结协作的精神延续下去。所以,感谢领导和同事们!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云:“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而应老当益壮、自强不息。最后我表态:我将珍惜教师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执着于教书育人。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学生、肩头有责任,坚定立场、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团结奋进,为实现新时代培育高素质人才而继续努力。
(在南通大学庆祝第40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