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通大学 - 《南通大学校报》

从早期共产党人民生思想中汲取智慧

作者:□王明华    
2024-08-01     浏览(14)     (0)

这篇文章介绍了《李达民生思想研究》一书的出版价值,该书从多维度观照早期共产党人民生思想,视角新颖,分析问题角度到位,评价客观,具有重要社会价值。该书有助于人们从一个崭新角度领略早期共产党人民生思想,在理论上实践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要求。新时代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必须从早期共产党人民生思想中汲取智慧。于是,早期共产党人民生思想研究逐渐成为理论界关注的一个重点。2022年虞志坚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达民生思想研究》一书,就是早期共产党人民生思想研究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该书从比较学视域多维度观照李达等早期共产党人民生思想,视角新颖。李达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一位造诣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和教育家。而李达民生思想是李达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近代社会背景下关切民生、改善民生的经验总结。它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虞志坚在深入整理李达著译资料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源”与“流”、“古”与“今”、“中”与“外”、“同”与“异”相比较的角度出发,探寻李达民生思想的历史背景、形成轨迹、主要内容与理论价值,在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前提下对李达的民生思想进行客观评价,为学界进一步深入研究早期共产党人民生思想、李达的生平和思想提供了借鉴与思考。

该书引用翔实的有关早期共产党人民生思想的原始材料,学术风格严谨。使用的原始材料,时间上涉及从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开始成立到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这7年,包括《新青年》《共产党》《向导》《妇女声》《先驱》《新时代》《民国日报》等10多种报刊的影印本。大量一手资料的使用增强了研究的科学性与说服力,彰显了学术价值。在所引用的材料并非来自第一手原始材料时,坚持使用“转引自某书或某文的某处”的规范化形式;在间接参考而非直接引用他人的某些研究成果时,始终使用了“参见某书或某文的某处”的严谨式表达;在某些注释中还全面介绍了当前学界关于某个问题的争鸣,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该书分析问题的角度相当到位,评价较为客观。能否做到多角度、多维度和多向度地分析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部学术著作的出版价值。该书在多学科知识融合中研究李达民生思想,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横向维度厘清李达民生思想的核心观点,进而从历史观的高度、生产力发展的深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厚度、教育进步的效度等层面探究李达民生思想的主要特点,理论逻辑相当明晰。该书在评价李达民生思想时,没有采取全盘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而是在认识到其理论探索出现失误和偏差的基础上,既肯定了其以中国社会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积极意义,又指出了这种偏差和失误为以后中国共产党人民生建设提供的有益镜鉴。显然,该书坚持以全面、发展、联系的辩证思维分析问题,使得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的可信度,彰显了该书的出版价值。

该书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实践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掌握并运用才能转化成强大物质力量,从而在社会实践中发挥应有作用。新时代,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中国共产党对民生建设的领导?如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民生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民生政策?如何切实有效地根据理论和政策来解决民生问题?如何从李达民生思想中吸取智慧、获得启发,以推进现阶段的民生建设?努力正确解答上述问题,需要广大理论工作者全面发掘早期共产党人民生思想。而这正是作者撰写和出版该书的目的。《李达民生思想研究》必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取得更大成就提供重要历史启示。

总之,与同类出版物相比,《李达民生思想研究》一书的出版更为关注视角的新颖度、学术风格的严谨性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因此,该书出版有助于人们从一个崭新角度领略早期共产党人民生思想,在理论上实践上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