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师傅,你知道这万方储罐一共有多少级台阶吗?”金建红望着远远甩在身后的又陡又窄的扶梯,询问胡国良。
“我在这干了三十多年了,还真没有数过!”胡国良停下爬梯的脚步,望了望脚下的楼梯,似乎有些遗憾。
“等到罐顶了,我告诉你。”新来的员工金建红,对这里的一切充满了好奇。
“一共是 86 级台阶。”声音说了出来,被罐顶的风吞了一半。
黄珏集输班站黄四联合站油库有万方罐 2 座,5000方罐 2 座,硕大的银色大罐前后排开,担负着原油储存、计量、外销生产任务,为了精准掌握原油浮渣、含水、有机氯等数据变化,人工取样就成了工作常态。
“越低的样越不好取。”罐顶上,经验丰富的胡国良先打开了量油孔,排放气体,再熟练地拆卸呼吸阀,双手抓住边沿使劲一提,又轻轻地把呼吸阀放在铺好的毛毡上,拿出事先剪好的一坨坨棉纱来回擦拭内壁,动作熟练又快速。
“必须要把内壁清理干净,要不然会影响化验数据。”“金建红你来按住量油尺,我来抻橡皮塞。”熟能生巧一般,胡国良左手拎绳,右手拉着量尺,当即将接近第一个取样高度时,量尺下放速度开始放慢,观察着刻度,借助巧劲一松一紧地拉动取样绳,依靠这种拉伸产生的力量将样桶橡皮塞拔出等待样桶进液,等待片刻后,再用棉纱包裹住尼龙绳缓缓向上拉起,一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
擦拭干净桶身的油液,胡国良小心地将油样倒入贴有“13.9米”字样标签的取样瓶,一滴不落,第一次取样顺利完成。
“每下10厘米间隔,都必须仔细核对深度,才能确保化验数据精准。”再次下尺,从14米开始,14.1米、14.2米……一直到 15.8 米,循环往复进行的擦拭、下放、上提、倒入……寒风中,胡国良紧扣着安全帽下有了微汗,但动作依然有条不紊。
90分钟后,19个油样顺利完成,整齐摆放的样桶,在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光。
17.38 米高的的万方罐矗立着,扶梯上,胡国良拎起取样桶走在前面,金建红拿着工具跟在身后,顺着 86 级台阶缓缓而下,走得踏实、自信。(谢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