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宁波工程学院 - 《宁波工程学院报》

发挥新工科改革优势

打造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新高地

2024-12-20     浏览(109)     (0)


  机器人学院党委始终将提高学生的学科竞赛能力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通过制度完善、指导老师队伍建设、实验室考核机制等多项措施,推进竞赛实验室建设,学院现有RM实验室、智控实验室、人形机器人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坚持以赛促学,将学科竞赛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实验室学习和备赛的经历,其实也是一堂堂生动的项目化实战课。以RM实验室为例,同学们需要通过3D建模、PCB设计、编程调试制作出在赛场对抗的机器人、无人机等竞赛装备。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将书本中的专业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通过多专业交叉融合的实践来提升综合素养。

  “机器人学院的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共需要完成45个项目课,在本科阶段就完成多个项目的培养计划在国内还是很少见的。以机械专业为例,学生在项目课中经过从设计、装配到调试全过程的项目开发训练,能让他们在今后的企业面试中信心满满。”机器人学院郑祥明老师说。已有20多年教龄的郑老师曾任上市公司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也正是企业的工作经历,让他在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方面更加游刃有余。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20级毕业生汪帅康回忆起大学时光,总会说:“郑老师对教学质量要求极高,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他总是能以最真实的案例来教导我们,纠正我们在设计上的缺陷和不足。”机器人学院党委注重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多家企业签约建立了实践教育基地,其中余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教融合基地”获批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最终目标是助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学院党委将“全员育人”理念、“一生一策”方针贯穿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学院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5.3%、留甬率高达64%。“卓越工程师学院”“现代产业学院”“项目课教学模式”这些都是机器人学院的耀眼“标签”,而这些“标签”正是机器人学院党委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融互促,不断推进新工科教育改革促生的丰富成果。

  在新工科教育改革道路上,机器人学院党委秉持学科融合、专业交叉,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学院高质量发展”为工作目标,构建“六结合三争当”党建工作体系,擦亮“新工科尖兵”品牌,切实促进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教师发展、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奋力铸造卓越工程师摇篮。

  (胡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