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东华大学 - 《东华大学报》

再捧“优胜杯”!我校在2024年“知行杯” 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中斩获佳绩

2024-12-15     浏览(177)     (0)

  本报讯 近日,2024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落下帷幕,我校共8个项目入围参赛,经过复赛、决赛,最终“净碳‘纤’驱:绿色低碳‘三纶’循环产业体系构建”获特等奖,“江南韵——文明松江色彩调研与设计实践研究”“匠心点亮计划——西南少数民族非遗文化创新实践”获一等奖。还有1个项目获二等奖、4个项目获三等奖。另外,自2021年以来,学校再获“优胜杯”。

    “净碳‘纤’驱:绿色低碳‘三纶’循环产业体系构建”项目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8名硕博研究生、4名专业教师、1名专职辅导员完成。师生科技服务团赴江苏省淮安和苏州再生纤维产业链相关企业,深入废纺循环体系上、中、下游共6家企业进行全产业链走访,对企业负责人、研发工程师进行“面对面”专访,结合我国废旧纺织品资源全流程循环再生发展体系,并合理借鉴发达国家相关体系构建经验和发展方向,总结了我国废旧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发展的技术瓶颈、产业链的突破点和政策或标准的不足之处,提出我国废旧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体系的相关建议。实践团形成2万余字访谈总结和6万余字产业咨询报告,还针对“废旧涤纶、锦纶化学回收技术”和“混纺织物分离方法”等撰写学术论文,获得4项专利。基于团队研究的聚酯循环技术专利,优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我校共建“可持续聚酯纤维联合研发中心”,团队所在学院与洪泽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及当地5家再生企业签署实践育人基地协议,通过双向赋能实现合作共赢,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和转化。

    “江南韵——文明松江色彩调研与设计实践研究”项目团队由纺织学院13位硕士生和本科生以及2位指导老师完成。团队深挖上海市产教融合实践基地资源,赴广富林文化遗址、云间、醉白池等文明实践基地实地调研,通过色彩提取、分析、设计创新手段,构建起具有松江特色的江南文化色彩体系,打造具有松江特色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助力松江文明的传播发展和上海文化品牌建设。项目形成一套松江文明地标图谱,包含云端地图和路线规划;提炼出一套色彩训练与分析课程,并在《产业用纺织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在色彩课程的加持下,实践团就松江文明地标制作得到17张情绪板,以此形成一套松江文明色彩体系,通过图像、文字、色彩等元素将地标转换成可视化的色彩语言,并设计开发系列文创。

      “匠心点亮计划——西南少数民族非遗文化创新实践”项目围绕民族文化生活化、时尚化、数字化三大核心痛点,致力于用设计解决产品应用落地、消费市场转型、数字化传播问题。项目组历时8个月,深入16个省、市展开调研,产出丰硕成果:融合民族文化与年轻潮流,共计产出9套服饰配件设计方案、22件作品,解决了民族文化应用和产品落地问题;围绕苗族、佤族、布依族等民族特色,紧扣文旅热潮,推出18套文创设计方案,解决地方文旅急难愁盼的痛点。同时,深入挖掘苗族文化精髓,精心打造“苗绘情缘”4个系列主题鞋款,并在tata品牌的支持下实现设计落地,民族文化的商业价值更加具象。运用数字化工具,将苗族传统图案和工艺可视化,形成数字化图案1200幅,使传统纹样顺应时代发展,得以数字化传承、数智化传播。在新西兰国际舞台上,苗族主题作品《He Art》获2024世界可穿着艺术大赛开放组金奖,为民族非遗文化的对外传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