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25—26日,2024临港航空航天新材料产业发展论坛暨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发展研讨会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场(临港中心)举行。与会专家聚焦航空航天新材料产业发展进行了积极交流和深入研讨,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与上海电机学院签约共建“滴水湖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张希;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贺东风,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彭世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吕佳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童杨;我校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上海电机学院党委书记鲁雄刚、校长龚思怡,我校副校长陈革,上海电机学院副校长杨俊杰、王宏志等出席会议。
刘承功在致辞中对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指导表示欢迎。他指出,东华大学与上海电机学院联手共同建设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滴水湖实验室”,是与临港新片区深化战略合作的先导举措,以期更好助力临港新片区构建全过程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加快打造世界级前沿产业集群,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贡献智慧和力量。希望研讨会为专家学者搭建思想碰撞、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推动航空航天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为建设航空强国、航天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俞建勇向长期以来关心东华大学事业发展、支持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各位领导、专家和企业代表表示感谢。就“滴水湖实验室”下一步发展,他指出,“滴水湖实验室”要全面对标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标准,锚定国际一流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基地建设目标砥砺奋进;要大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瞄准纤维材料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加强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前沿引领技术研究;要加强一流人才队伍建设,打造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的纤维材料领域战略科技人才队伍;要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主动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提升科研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努力打造成为支撑有力、前沿领先、根基深厚的战略科技力量。
贺东风、顾秉林、端小平、童杨在致辞中希望“滴水湖实验室”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推动我国新材料的技术发展不断迈向新高度,为实现科技强国梦、航空航天强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加速相关科技成果的研发与转化应用,为临港新片区、上海乃至全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在纤维材料前沿研究中重点解决未来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共同提高产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鲁雄刚、龚思怡在致辞中表示,上海电机学院将充分发挥地处临港新片区大飞机制造基地和闵行上海航天城核心主体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兄弟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航空航天新材料产业的协同发展。
会上举行了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上海电机学院合作共建“滴水湖实验室”签约仪式。“滴水湖实验室”的成立是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服务临港新片区大力发展航空航天、高端装备、能源动力等先进制造业,打造世界级前沿产业集群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拓展国家级科研基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段文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董绍明围绕“人工智能材料计算与设计”“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发展及航空航天应用”分别作大会主旨报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吕佳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复材中心材料工艺部部长袁宇慧,上海电机学院航空学院副院长、微纳卫星智能研究院院长刘伟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大学教授李铁风,航天三院科技委副主任、三十一所科技委主任刘小勇,东华大学教授、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余木火分别作了特邀报告。
在交流研讨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沈保根,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周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彭寿等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其间,还召开了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六届学术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会议由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张希主持。实验室主任朱美芳院士作了2024年度工作报告,就代表性研究工作进展作详细阐述,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