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东理工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周报》

温 暖 在 上 海 的 每 一 刻

作者:邬欣怡    
2024-12-20    

从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上海便向我展开了它的厚重。我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有一丝对未知的紧张。当我看到这座城市的活力和历史,我知道将会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天,都将是一次新的发现和感动。5年时光,悄然而逝,我的每一个记忆角落,都浸透着上海给予我的温暖与包容。

站在外滩的岸边,东方明珠闪烁的灯光总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境。每当夜幕降临,那些灯光与黄浦江两岸的璀璨景致交相辉映,我仿佛进入了一场光影的盛宴,心中充满了对这座城市无尽的好奇和敬畏。我常常站在江边,感受微风拂面,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这份忙碌与宁静的平衡,让我深深着迷。这一刻的上海,是现代与过去的融合。眼前的摩天大楼与身后的历史建筑形成了鲜明对比,过去与现在的交融令人震撼。这是上海的魅力所在———它将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繁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人们在欣赏城市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沉淀已久的文化底蕴。这座城市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而我,作为其中一员,融入其中。

作为一名设计专业的学生,上海的建筑不仅是我灵感的源泉,更是我创作的灵魂。我常常在想,这些建筑不仅仅是冰冷的石头和钢铁,它们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每当我漫步在梧桐树荫下的街道,那斑驳的墙面和雕花的阳台,似乎在诉说着老上海的故事。而在陆家嘴,那些直冲云霄的摩天大楼则展示着现代设计的奇迹,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耀,像是未来在向我招手。我曾在一个慵懒的午后,坐在外滩的长椅上,一边是外白渡桥的古老轮廓,一边是陆家嘴的现代天际线,这种新旧交融的景象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上海教会了我,设计并不只是新与旧的对立,而是如何将不同的元素融合在一起,找到一种和谐与平衡。这种融合让我深刻体会到,设计不应局限于某一风格或趋势,而应尊重过去,拥抱未来。这座城市的多元文化和开放态度让我不断受到启发,让我在每一次的探索中都能找到新的灵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设计视角。

作为一名马来西亚华人,初到上海时,我被一种奇妙的“熟悉与陌生”交织包围着。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头,我听到的是熟悉的普通话,但每个转角都可能遇到让我眼前一亮的新事物。

记得有一次,我在中秋节参加了一个社区的活动。我被邀请加入一个家庭的聚餐,他们热情地为我介绍各种口味的月饼,从传统的五仁到创新的冰皮,每一种都让我赞不绝口。孩子们围着我,好奇地询问我的家乡和文化,我们之间的交流充满了乐趣和新奇。当月亮缓缓升起,我们一同走到户外,手持着各式各样的灯笼,走在老上海的石板路上。那些灯笼像是点点星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也温暖了我的心房。这份温暖来自身边这些新朋友的陪伴,也来自这座城市的包容。我抬头望向那轮明亮的圆月,心中不禁涌起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但看着这些热情的面孔,我感到自己并不孤单。在这个远离家乡的节日里,我在上海找到了一种新的归属感。这种温暖的感觉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多的亲切感与好奇心。每一次的发现都让我更加热爱这里,每一次的交流都让我更加坚信,上海是一个充满爱与包容的地方。在这里,无论我们来自何方,都能在月光下找到共同的温馨和欢乐。

在上海生活的这些年,我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情感就是这座城市的包容与温暖。无论是在校园中与同学的交流,还是在城市中与陌生人的相处,上海总是以一种开放和接纳的姿态欢迎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我在这里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记得刚来上海不久,有一次我在市区迷了路。街道纵横交错,高楼大厦让我感到既新奇又有些无助。我拿出手机想导航,却因为网络不畅而找不到方向。这时,一位大叔注意到了我焦急的神情,主动走上前来询问我是否需要帮助。虽然我们之间没有过多的言语交流,但他耐心地用手比划着,详细告诉我该怎么走。甚至担心我记不住路线,他还一路陪我走到了附近的地铁站。在分别时,我感激地向他道谢,他只是微笑着摆摆手,示意不用客气。那一次的经历让我无法忘怀,无论在这座城市的哪个角落,总有温暖和善意在等待着我,也让我更加坚信往后的每一条路都将更加顺畅。

如今,上海不仅仅是我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更是我的第二个家。这里的点点滴滴,从城市的繁华夜景,到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再到文化碰撞中的惊喜与温暖,都深深印刻在我的心中。每一段经历,都是我成长的见证,也是我未来人生旅途中的宝贵记忆。它的包容与温暖,已深深融入了我的生活,成为我心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我相信,无论未来的旅程带我去往何方,上海这座城市都将继续给予我力量与灵感,就像那东方明珠的灯光,永远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作者为国际教育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