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南大学 - 《河南大学报》

群英荟萃绽光彩 铁肩道义载千秋——我校第十三届铁塔记者文化节圆满落幕

作者:学生记者  杨耀鑫    
2024-11-30     浏览(66)     (0)

新闻与传播学院在第十三届铁塔记者文化节中举办了新闻采写大赛,共收到全国上百所高校学子的投稿作品。比赛历经初审、复审和终审,最终评选出获奖作品162件。贺才钊老师表示,获奖学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文字功底扎实,激励了学生们要坚守新闻理想,积淀专业知识,为人民奉献更多好内容、好作品。铁塔记者文化节将继续坚守初心,引领新闻学子不断前行。

“用双眸洞察,捕捉世间百态的光芒……我们同舟共济,共创辉煌。”11月7日,朗朗读诗声在秋日高空飞扬。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师生齐聚我校郑州校区友兰学堂南楼,共庆我校第十三届铁塔记者文化节的圆满落幕。

好事多磨齐奏佳音 纸墨留香共聚真情

书香纸墨,蕴文化精粹,溢雅韵芬芳;报纸载道,述世事纷纭,启世人心智。编排《心闻报》是每年铁塔记者文化节的重头戏。策划、备稿、编报、修改、印刷……经历了整整3个多月的打磨,《心闻报》最终才得以呈现。作为本次《心闻报》的主编,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李茜分享道:“一开始,我们对办报流程、内容把控等都摸不清,但在贺才钊老师的指导和去年《心闻报》主编邢嘉欣学姐的帮助下,我们逐渐找到了方向。”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届《心闻报》在九月底便完成了初步备稿。国庆节假期期间,《心闻报》指导老师、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贺才钊和编组成员反复筛选,确认了拟见报的稿件。后期,编组成员还与2022级编辑系达成了合作,由编辑系部分同学排版,一起对电子版清样反复修改。历经层层挑战,《心闻报》最终于10月27日定版。“编报是一个需要多方合力完成的任务。”李茜认为,《心闻报》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给力的编组人员、耐心的指导老师、经验丰富的学姐、热情的投稿同学等等,一个都不能少。《心闻报》“一版一面”的天地里,凝结着大家对新闻的百般热爱和无限付出。

真诚之心赤诚浇灌 妙笔生花字句珠玑

笔耕砚田,凝智慧精华,绽文采绚烂;篇章筑梦,系耕耘之果,映作者心血。我校第十三届铁塔记者文化节全国大学生新闻采写大赛是为全国高校学子提供的比拼、绽放的平台。本届铁塔记者文化节组委会共收到全国上百所高校学子投递的1081份作品,经过初审、复审和终审,共评选出获奖作品162件。

共怀敬畏之心,同台竞技;共迎艰难之途,同克万难。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024级研究生刘含月采访了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柳建伟,谈论文学创作、职场体验和生命智慧。陌生的军事文学题材、较大的年龄跨度和长达两个小时的高强度访谈都让后期写作难上加难。经历了艰难的查资料和整理文字稿的过程,刘含月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百经沉淀,她的作品《百家访谈:从程序员到斩获茅盾文学奖,“跨界”典范柳建伟给自己打80分》最终获得了通讯类特等奖。用心栽培出来的果实饱经风霜却满溢着成熟的芳香,特邀嘉宾、中国青年报社河南记者站站长潘志贤充分肯定了参赛者们敏锐的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以及扎实的文字功底。

铁塔风铃留韵成音 不变初心擘画新篇

乘风破浪之时,颂盛世华章。在颁奖典礼上,2022级新闻系学子代表朗诵诗歌《铁塔风华·豫见华夏》,展现着新时代新闻人记录时代发展、为时代立言的壮志豪情。2012年,为培养新闻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开始举办记者节系列活动;2016年,第五届记者文化节正式更名为铁塔记者文化节;2017年,铁塔记者文化节全国大学生新闻采写大赛第一次面向全国征稿。悠远的风铃声跨越时光的洗礼,铁塔下的新闻梦走过了十三载春秋,见证了时代的发展,沐浴风雨仍旧勇毅前行。

文字类作品以笔尖展现人间冷暖、善恶万象;视听类作品用镜头捕捉人生百态、社会发展;新媒体类作品借技术描绘发展洪流、时代故事。正如2022级新闻班的班歌《梦给你的信》所唱的那样:“我们用平凡的语言,诉说社会的变化万千。紧握着自由正义的笔尖,挥洒那一段似水流年……”回顾本届铁塔记者文化节,贺才钊印象最深刻的是,部分外地高校的获奖学子及指导教师不远万里亲自来到我校参加颁奖典礼,“这促进了大家的交流,让我们更有力地团结一心,守护新闻理想,为人民奉献更多好内容、好作品。”她为新闻系学子寄语道:“要坚守新闻理想,积淀专业知识,为这个时代创造更多好作品。”

展望未来,铁塔记者文化节将继续坚守初心,秉持“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信念,引领新闻学子不断前行。铁塔风铃,悠悠之韵,穿越时空回响;初心如磐,矢志不渝,擘画新篇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