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邝任生在小濠涌村建立了广东省珠海地区第一个党支部。近年来,斗门镇、斗门区革命文化基地先后建成,用静态图片和史料宣传邝任生等革命先烈在推动斗门地区抗日救亡和武装斗争中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感人生动事迹,但宣传范围不广、成效有限,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的辐射作用有待提高。文化与传媒学院在扎实落实“双百行动”助力斗门镇乡村振兴,积极响应学校党委校地党建结对共建安排的进程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挖“珠海第一党支部”红色文化丰富内涵,创新宣传模式,推动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使红色文化激扬出文化自信的强大力量,助力斗门镇乡村振兴。
深挖红色文化,共筑传承之基
学院先后与小濠涌村和斗门村开展党建共建,组建“红旅文扬”实践团深入斗门村、安峨革命教育基地和邝氏宗祠,小濠涌村和小濠涌党史教育基地及斗门区党史馆等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调研、参观教育基地、走访高龄村民和共产党员等方式,广泛搜集关于邝任生和其家族的革命故事、小濠涌第一党支部事迹。实践团翻阅历史书籍,反复研讨,形成第一党支部红色文化资源文案,力求真实还原邝任生在斗门地区英勇斗争的感人事迹和丰富第一党支部红色文化内涵。
传承红色文化,打造红色IP
学院“红旅文扬”实践团追寻革命先驱们英勇足迹,聚焦“三个一”打造乡村振兴路上的“红色IP”,精心策划、排演了“一部剧”,即《薪火》红色情景剧,再现珠海第一党支部革命历程;传颂“首歌”,即当时珠江纵队广为传唱的《我不能把枪放下》,颂扬革命英雄事迹;星现“一首诗”,即基于邝任生同志光辉革命事迹而精心原创的现代诗歌作品《邝任生之歌》,传承邝任生老一张革命家精神。
传播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红色文化进乡村,《薪火》情景剧在斗门新乡文化馆精彩上演,村民们自发到现场观看,纷纷表示深受感动,内心充满自豪感,兴村信心倍增。红色文化进校园,“三个一”系列红色文艺表演先后在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斗门镇各小学演出,一幕幕场景、一句句舞言,将观众带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新时代青少年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的担当与奉献。红色文化进市区,《薪火》情最剧在珠海市第二十届社科普及月“文明绽新姿百千万风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粹展演中表演,邝任生先进事迹被珠海市民广为传颂。
(撰稿 廖海生 李跃进 戴文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