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期间,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慈善协会会长吴前进(右)赴西安心心特教中心看望慰问残障孩子
心有所爱,循梦而行。身体的残缺无碍精神的健全,生活的坎坷难阻意志的挺立。为残疾人推开一扇便利之门,可以帮助他们触及更广阔的世界。近年来,陕西省持续开展关爱残疾人活动,激励着众多人积极向上向善、踔厉奋发,把正能量传递给更多人。
关爱:多方合作,点亮残障人生活新希望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慈善协会会长吴前进对陕西省实施的慈善助残项目极为重视。2020年4月,残疾人刘九的聋哑妻子摔伤后,吴前进为其安排网筹20万元善款,并亲自到医院看望病人,同时与残联相关部门、社区、医院负责人商议帮扶方案。今年“六一”期间,吴前进带领4家企业和志愿者赴西安心心特殊儿童发展中心送去价值30万元的款物,看望慰问智障孩子的教育和生活情况。今年中秋节前夕,吴前进一行又带着月饼等慈善大礼包前往该中心慰问特殊儿童。吴前进高度评价西安心心特殊儿童发展中心负责人张晓强的爱心行动,他表示,奉献爱心让张晓强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她克服种种困难、坚持为智障儿童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陕西省慈善协会要继续关注帮助心心特殊儿童发展中心,为智障儿童们撑起一片蓝天。
据悉,2007年,陕西省慈善协会启动了资助白内障治疗项目,与全省100家医院合作,为每位患者减免费用800元,让10000名白内障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看见了精彩世界。
2008年,陕西省慈善协会与香港关怀行动委员会合作,在渭南市富平县第二医院开展“肢体伤残、关怀行动”残疾人及眼疾病等救助项目,捐赠资金1200多万元,帮扶伤残人员8000人。
2013年,陕西省慈善协会资助贺续林、王庭德等9名残疾人作家出版佳作,激励了他们创作的信心,鼓励了众多读者在爱的呵护下向上向善健康成长。
2020年,浙江省慈善总会向陕西省慈善协会捐赠300万元;陕西省残联捐赠610万元,用于采购耳窝助听器,让500名听障儿童聋人听到了美妙声音;慈心慈善事业基金会捐赠价值82万元的2000辆轮椅;中慈国际交流中心、LDS慈善基金会捐赠价值81.5万元的1100个轮椅及50个助行器,让3150名残疾人安全出行。
今年9月28日,陕西省慈善协会携手深圳市振兴陕西促进会、中华慈善总会·首彩爱心基金、北京慈缘慈善基金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在商洛市镇安县开展2024年“天使的心跳”联善公益行义诊筛查救治活动。其间,医疗团队在镇安县医院对61名患者进行了筛查,并在柞水县第一小学排查学生500名,活动共排查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7人,脊柱侧弯20人,唇腭裂2人。
奇迹:瘫痪8年的患者在爱的呵护下站了起来
爱心筑就重生之路。2021年6月3日,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北院区骨科医院关节二科7病室9床前,围满了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护士和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大家看着瘫痪手术后第20天的张亮,能自己下床用助行器走路了,在场的人感动不已。
这是爱的奇迹。时年33岁的张亮个头1.8米,瘫痪在床已经8年,他在呵护下重新站了起来。西安国际医学中心骨科医院院长贺西京高兴地说:“这位患者是经陕西省慈善协会志愿者总队副总队长、‘爱心大姐’团队队长邱华求助后来我院治疗的。张亮患的是强直性脊柱炎,做了手术效果很好,他出院后完全能够像正常人一样进行日常工作和生活!”由于患者是无父无母单身一人,医疗相关费用由医保以及医院申请的阳光基金、慈善帮困项目、餐厅免费送餐等解决,并在水滴筹平台为患者筹款。张亮兴奋地说:“过去我没有活的勇气,现在能站起来了,给了我好好活下去的信心。”
据了解,张亮14岁父母去世,25岁确诊双侧髋关节强直性脊柱炎,卧床8年。2015年10月起,得到邱华和她团队的帮助,直到2021年5月,当“爱心大姐”团队将张亮交给西安国际医学中心骨科医院的那一刻,他的人生迎来了希望。
目前,张亮行动自如,生活乐观,每个月有1400元的低保维持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关爱残疾儿童,“爱心大姐”邱华还带领残疾孩子走进央视,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故事。2018年9月5日,邱华与被她关爱的残疾孩子新颖及其养父李志鹏一起走进央视三套《向幸福出发》栏目;2019年9月3日,他们又走进天津卫视《为你而站》访谈栏目,讲述陕西铜川这对父女的感人故事。
“爱心大姐”团队帮助残疾父女的爱心故事在这两个栏目播出后,感动了众多观众。新颖小小年纪肯担当,荣获“中国最美孝心少年”称号。
惊喜:儿子8岁时终于喊出了一声“妈妈”
今年60多岁的张晓强,出生于商洛山区,年轻时曾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从事文艺工作。当时豆蔻年华的她虚心求教、博采众长,演技日臻。正当艺术上大展宏图时,已经两岁的儿子却不会说话,这让她倍感担忧。经过医院仔细检查,孩子被确诊为脑部发育不良导致的孤独症,这意味着孩子或许终生失去语言能力。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张晓强决定要尽最大努力,为儿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对这样的孩子,学校不收,张晓强就自己教。功夫不负有心人,儿子8岁那年的一天,出现了惊喜,儿子叫出了第一声“妈妈”,她抱起儿子失声痛哭,其他孩子一岁时就会叫的“妈妈”,张晓强等了太久。
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1999年,张晓强辞职后创办了当时西北地区首个孤独症儿童之家——西安心心特殊儿童发展中心,坚持对困难家庭低收费,甚至免收费。中心只有相关部门拨付的教育培训费,每年要付房租、场地、员工工资等费用100多万元。前期都是靠她自己的积蓄维持,后来,陆续有一些爱心企业和志愿者团队给予捐助。
25年来,“心心中心”共培训了来自全国24个省市的5000多位智障儿童和孤独症患儿,这些儿童在智力、语言和生活自理方面进步显著。他们关爱残障儿童的故事先后被众多媒体跟踪报道,尤其在2004年初,央视对中心做了专题片,在海外播出引起10多个国家华人的关注。
励志:“小矮人”的《这个世界无需仰视》在慈善资助下出版
44岁的残疾人作家王庭德身高只有1.16米,他下肢短曲,走路步态不稳,但内心坚强无比,20多年来笔耕不辍,成为全国闻名的残疾人作家。如今王庭德已是安康市图书馆一名特殊馆员,他如一只折翅的雄鹰在蓝天高高飞翔。1981年,王庭德出生在陕西南部旬阳县安然寨村,是一个肌无力矮小症患者。缺少父母呵护的王庭德,从9岁时开始,就在附近小学教室的窗台下偷偷听课,后来“偷学”的故事感动了校长而得到免费入学。
王庭德读完小学后又上了初中。他虽然拿到高中入学通知书,但拿不出学费,无缘再上学了。初中毕业那年,王庭德为答谢关爱他的人,写了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一个侏儒的自述》,很快在《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发表了。
从2008年8月起,他用了3年的笔耕,2011年完成了近20万字的自传体小说《这个世界无须仰视》。这部小说得到陕西省慈善协会的全额资助出版。2013年,该书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后,迅速在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有不少单位或公司买来发给职工。
为了感谢众人对他的关爱,王庭德默默地回报着社会,积极参与慈善公益活动。他应邀作励志报告370多场,向困难儿童捐赠他的励志书7000多册。他带动多人多次向困难学生、留守儿童、残疾人、灾区等捐款达15多万元。
感动:“最美中国人”——高位截瘫的马华坐在轮椅上做公益
谁也不会相信,当年突遭车祸致高位截瘫、被医生认定为只有3年生命期限的28岁青年,如今已47岁,成为全国有名的公益人。马华,拥有粉丝700多万人,100多万名志愿者参加“马华公益活动”,做公益筹款超过1000万元,资助困难家庭的学生及困难群众超过2000人。其中,4次“马华千里单骑公益行”,走进全国18个省区70多个城市,募捐善款700余万元,帮助困难学生400多人。央视、凤凰、东方、陕西等卫视和《陕西日报》等150多家媒体多次报道他的公益行活动,称赞其是“公益大使”“最美中国人”,他被评为“陕西十大感动人物”。
马华出生在陕西南部镇安县的偏僻小山村。2001年,他到山西省高平市一家煤矿当挖煤工。2003年12月的一天,马华被一辆失控从坡上倒退下来的拉煤三轮车压倒在地,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只能躺在医院的床上。
(胡运森)
马华与病魔抗争,同时也得到众多好心人的帮助。2008年,他在网上开了一家虚拟小店,每月能挣几百元,几年下来攒了3万多元,全部用于了公益。
马华说:“做善事搞公益活动是我生活的目标,也是我活下去的动力。只有搞公益活动,我才会安心快乐,我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温暖这个世界,世界也在温暖着我。”2016年,马华在陕西省慈善协会设立“马华公益基金”,并在商洛山区长期开展助学、关爱困难母亲等活动,受到社会各界赞赏。
(胡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