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江苏大学 - 《江苏大学报》

哪里有事业,哪里就是家

作者:金树德    
2024-12-15     浏览(1321)     (548)

作者在参加流体中心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回顾了流体中心从无到有、从创始到发展的全部历程,以及在镇江的日子里团结一心为科研事业奋斗的经历。作者强调年轻一代流体人要积极发扬精神,厚德、激情、肯干、奉献,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流体事业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们常说,无论走多远,都要看看来时的路。当我走进流体中心的会场,看到几代流体人济济一堂,触景生情,过去的一幕幕就像过电影般浮现在眼前。今年我90岁了,也是党龄近70年的老党员了。我见证了流体中心从无到有、从创始到发展的全部历程,目睹了在一代代流体人的积累和沉淀下,流体中心不断为国家流体装备事业的发展、为全球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作出的重要贡献。

还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随着原农业机械部的一道“南迁”指令,在我国排灌机械的创始人、学校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的奠基人——戴桂蕊教授的带领下,百名师生果断南下镇江,开启了国家农田水利排灌事业的新征程。这一变迁,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意味着一次全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离开了熟悉的城市和亲人,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但心中那份对科研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让我们迅速适应了新的环境,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在镇江的日子里,我们秉持着“哪里有事业,哪里就是家”的奋斗精神,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科研一线。在那个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的年代,我们没有先进的实验设备,没有充足的科研经费,甚至有时候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难以满足。尽管条件艰苦,但在那个热气腾腾的年代,为建设祖国出一份力,是所有年轻人心目中的至高理想。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就背上行囊去哪里;哪里有事业,哪里就是家;流体人要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就这样,团结一心的流体人一点点开疆破土,一步步稳固根基,为今天的流体中心奠定了坚不可摧的基础。

那些曾经和我一起并肩作战、共同奋斗的老同事们,用青春和汗水浇灌了这片科研的热土,用智慧和勇气书写了排灌机械事业的辉煌篇章。现在,我们都已步入了退休的行列,但我们的心仍然与科研事业紧紧相连。我们关注着排灌机械领域的最新动态,关心着年轻一辈的成长和发展。我们愿意将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传授给后人,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中国有句老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年轻一代流体人是流体事业的未来和希望,要积极发扬“厚德、激情、肯干、奉献”的精神,明白厚德是科研工作者的基本品质,激情是科研工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肯干是科研工作者实现科研目标的重要保障,奉献是科研工作者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担当。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流体事业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为原江苏工学院、江苏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文章为参加我校流体中心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