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天津大学 - 《天津大学报》

科教赋能
乡村教育

2024-12-15     浏览(51)     (0)

天津大学在西部乡村开展教育援助和科教赋能乡村教育振兴。天津大学在甘肃省宕昌县和新疆布尔津县等地的学校建立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开展“云课堂”活动,进行科普教学,利用科技发展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同时也积极探索海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教育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是产业迭代升级和社会财富积累的‘加速器’。”杨贤金说。聚焦人才培育,除了积极在中小学支教,天津大学还为宕昌县党政干部、乡村振兴带头人等提供远程教育培训,近四年累计培训2.5万余人次。
  “云课堂”赋能乡村振兴
第55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天津大学组织甘肃宕昌县大寨九年制学校、新疆布尔津县初级中学等多校联动,让千余名师生云端相会,共享一场生动的科普“云课堂”,天津大学用科教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用清洁能源改善地球环境。
  这场“云课堂”最重要的环节是参观“分布式光伏模型”。这套发电系统位于距天津大学1700公里外的宕昌县大寨九年制学校。2022年以来,天津大学自动化学院响应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号召,结合当地条件,在大寨九年制学校、岷江幼儿园、宕昌二中的屋顶上建设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将光伏发电的全部收益捐给学校,用于改善环境、丰富教学资源,真正惠及西部乡村师生。
  “同学们,教学楼上装了很多太阳能发电板,大家知道太阳光是怎么变成电的吗?”云课堂上,天津大学自动化学院的陈晓龙老师和宋关羽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堂生动的“电能转换与光伏发电”科普教学,引导大家主动思考能量转化的原理,感悟科技发展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据了解,这套发电系统在天大师生手中已经成为了鲜活的“教学案例”。
  近年来,天津大学团委持续打造“云课堂”活动,在科学普及、励志教育、传统文化、心理健康等方面持续开展网络云课堂建设,让西部乡村的孩子们足不出校也能探索世界,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用科教赋能乡村教育振兴。
“AI风”吹进梦想教室“洋老师”助力乡村振兴
9月,新学期,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师生来到甘肃省宕昌县南阳镇,揭牌“北洋梦想教室”、捐赠AI教学实验室,让“AI风”吹进梦想教室,“洋老师”助力乡村振兴。
  天津大学师生团队来到当地南阳中学,揭牌“北洋梦想教室”和“社会实践基地”,捐赠笔记本电脑等教学设备,建起AI教学实验室。“这些设备都预装了人工智能软件和AI教具。学院将依托梦想教室,通过云课堂等方式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助力宕昌县教育事业发展。”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金旋表示,未来将有更多的天津大学留学生志愿者前往南阳中学,开展外语教学和社会实践。
  聊建筑、玩游戏、讲美食……在南阳中学九年一班的英语课堂上,两名天津大学留学生——来自索马里的阿布什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徐小涵为200余名中学生带来了精彩的英语教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