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是有力量的,跑马拉松是有魅力的。4月14日,悦达起亚盐城马拉松暨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盐城站)圆满落幕。盐城师范学院共有476位同学担任赛事志愿者, 54位同学担任裁判志愿者,30多位师生直接参与了盐城马拉松赛事,赛场内外,台前幕后,闪耀着盐师学子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的青春身影。他们在“不同赛道”上用辛勤付出书写着精彩的盐师故事。
赛场上:全力奔跑向未来
数学与统计学院安子龙同学今年第三次参加盐城马拉松“全马”的比赛,由于接受媒体采访而“一夜爆红”的他表示,最早是为了减重而接触到跑步,后来在一次次跑步带来的大汗淋漓中,自己逐渐爱上了这项运动。现在的他不仅实现了减肥50斤的目标,同时也磨炼了意志,改善了作息规律,让自己成为一个作息规律、心境平和的人。“同频才能相惜,同趣才能同乐。”他表示,人最想超越的总是自己,有了朋友的陪伴,跑步这项才显得趣味盎然,也在跑步的过程中与兴趣相投的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来自历史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大四毕业生孙聪同学,继去年的盐城“半马”之后,他报名参加了今年的全程马拉松,并且顺利完赛,以一场全马来庆祝自己大学毕业。回忆比赛的场景,他眼神坚定地说:“参赛的衣服上,前面写着盐师,背后印着历史与公共管理学院,这件衣服就如同‘战袍’,激励自己不断向前奔跑。一路上很多学弟学妹给自己加油打气,会喊‘聪哥加油’,每当这时总会涌起一股力量,让我始终相信,胜利就在前方,成功源于坚持。”
商学院的孙梅梅同学虽然是一位女生,却已经是一位资深的“跑马”运动爱好者。她表示,从“半马”到“全马”,自己在马拉松赛事中收获了很多。她觉得跑步也是一门艺术,在枯燥快速地摆臂奔跑过程中,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平静,脑海中会涌现很多“灵感”,得出很多日常生活中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我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收获了可以打成一片、相互扶持的友情。”孙梅梅兴奋地表示,“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蓬勃的生命力和张扬的青春气息,面对未来的无数未知挑战,我相信只要步履不停、奔跑向前,定能实现为者长成、行者长至。”
“大家都可以报名参与这项赛事,来感受一下这场赛事特有的氛围。”本次赛事的志愿者历史与公共管理学院 卞可馨同学如此倡议。“没有什么比梦想更值得坚持。”和着春风跑向明天,人随春好,春与人宜。
在采访的参加本次盐马比赛的选手中,当被问及为什么想到参加马拉松比赛时,有的表示“本想着吃十几公里的流水席但最终凭借自己的毅力完成比赛”,有的表示“冲着刷新自己的最佳成绩去”,甚至有的表示“想要感受一路上的风景”,但无论何种目的,在最终冲进终点站——盐城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时,人声鼎沸的欢呼声、夹道喝彩的鼓掌声,振臂一呼冲向终点的瞬间,每位参赛者都是自己的冠军。
赛场边:热情服务展形象
在奋力拼搏的运动员背后,还有一群默默付出的志愿者。他们凌晨3点起床,5点集合,6点到达指定岗位,整装待发,迎接天亮,迎接“盐马”的鸣枪开赛。他们要负责赛前的准备、赛中的服务、赛后的整理等众多工作。赛道引导、能量补给、 摄像计时,他们用热情贴心的服务给予参赛者无限温暖。
历史与公共管理学院夏美玲同学是赛道上的一位志愿者,主要负责为比赛选手提供能力补给,她表示:“在递水果的过程中我们会为参赛选手呐喊加油,给他们竖大拇指,参赛选手也会用笑容回应我们,向我们比划一颗爱心,这种双向的心灵奔赴让我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样来自历史公共管理学院的志愿者张敏敏认为,马拉松志愿服务是一件充满活力、极有意义的事情,鼓励大家今后更多地参与其中,把属于盐师学子的温暖传递下去。
当被问及参与本次赛事志愿服务的感受时,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卞可馨同学表示,有一份热,发一份光。自己在盐城上大学,能有机会以盐师学子的身份为这座城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感觉很开心也很自豪。同样作为志愿者的历史与公共管理学院的邓颖慧同学说:“参加这次盐城马拉松志愿服务,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谢谢。尤其是每当看到身穿印有‘盐师’字样服装的同学飞奔而过,我感觉内心很亲切很温暖。”
在回答对于准备参加马拉松的同学有什么建议时,体育学院副院长刘路表示,作为一项高强度户外有氧运动,马拉松既锻炼身体更磨炼意志,是强身健体、锻造人格的重要方式,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参加马拉松赛事,具体还要看个人体质和已有运动基础。多次参加过马拉松城市与规划学院的王龙龙建议分三步走,首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其次,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和运动强度,确定每周运动的时间和频率。再次,尽可能找一位“运动搭子”,互相监督、互相提醒。
无论是赛场上作为运动员的拼命奔跑,还是赛场边作为志愿者的热情服务,盐师学子在不同赛道上用脚步丈量大地,在盐师与“盐马”的双向奔赴中讲好盐师故事,激发生命的无限活力,展现昂扬向上的青春朝气,让生命充满活力,让青春邂逅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