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2024年夏,怀揣着炽热的梦想与赤诚的情怀,我告别熟悉的家乡故土,毅然踏上奔赴祖国边陲黑龙江的旅程,正式开启属于我的西部计划征程,这片充满吸引力的土地,自此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
我和西部计划其实早在儿时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上小学时,我在电视上偶然看到了相关报道,那时我便萌生出了去西部看看的愿望。我想要看看西部广袤无垠的壮美山河,我想要看看志愿者们忙碌且坚定的身影,我想要看看当地百姓质朴热情的面容。2022年,国家出台了退伍军人免试专升本的政策,得益于此项政策,我有幸重回校园,踏入潍坊学院继续深造。在校期间,我一边努力夯实专业知识,一边时刻关注西部计划动态,精心准备各项申报材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层层选拔,我终于如愿以偿加入西部计划,向着心心念念的黑龙江进发。
对于我来说,黑龙江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曾经,我带着满心不舍离开部队,告别这里,如今,西部计划又使我重新踏上了这片让我热血沸腾的土地。我热爱这个地方,我想要为这里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投身西部计划,我奔赴至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同江镇人民政府,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而党委办公室则成了我这段旅程的“主阵地”,日常工作中承担着审稿、撰写公众号文章这类基础却关键的工作。起初面对这项任务,我满心忐忑,担心自己文字功底有限,难以精准捕捉并展现同江镇的独特韵味。但随着一篇篇稿件的打磨、推送,我逐渐得心应手起来,更在这一过程中收获颇丰。
撰写公众号文章时,我字斟句酌,力求将同江镇的壮美江景、广袤湿地等旖旎自然风光完美呈现。在收集素材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淳朴善良的当地人,渔民大叔热情分享江上趣事,手把手教我辨别江鱼种类;种地的阿婶会拉着我唠家常,顺带赠予自家新鲜果蔬。一来二去,我收获了真挚淳朴的情谊,真切体悟到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勤劳与热忱。
看着公众号后台阅读量、点赞量与日俱增,还有读者留言询问同江镇旅游攻略、民俗详情,我满心成就感。是西部计划给了我这个平台,让我锤炼了文字能力,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素养,收获淳朴情谊,更明晰了自身价值与责任———用文字做纽带,把同江镇推介给更多人,助力边陲小镇焕发新活力。
在我投身西部计划的这段旅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让人感怀的瞬间。村里老人的家,是我常去的地方,帮老人家忙打扫卫生,聊聊天。老人们坐在一旁,操着口齿已然不甚清晰的嗓音,努力分享着那些封存在旧时光里的片段,故事从饥荒年月的一口吃食,讲到儿孙满堂的喜乐,再到如今守着老宅的安然。他们笑起来,像个孩子一样,让我动容。这种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连接,跨越了年龄与地域的界限,使我更加坚信,哪怕是一些平凡的举动,也能照亮某个角落。我所做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与同事们共度的美好时光,更为我这段旅程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舞台之上,你一言我一语,诙谐逗趣的相声表演里,藏着我们私下反复打磨台词、磨合默契的日夜;踏入静谧的鹿苑,梅花鹿灵动的身姿、温润的眼眸,映照着我们惊叹与欣喜的脸庞,欢声笑语回荡其间;李子、榛子成熟的季节,果园里是我们穿梭忙碌的身影,指尖触碰果实的瞬间,收获的满足与伙伴间的嬉闹打趣,成了独属于那个秋日的香甜记忆;朝鲜族民俗馆内,斑斓绚丽的传统服饰、神秘古老的民俗物件,在讲解员与村民的娓娓道来中,为我们徐徐拉开民族文化的瑰丽长卷,文化的魅力自此扎根心底。
在黑龙江西部计划志愿生活中,我收获颇丰。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开展工作,而且我的人际沟通能力得到很大提升。除此之外,这段经历也让我更加体会到了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重要性。正是心中的那份责任担当,激励着我能够在这段岁月中更加坚定地前行。通过服务基层,我对人生价值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我认为,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带来的快乐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比拟的。个人的价值不在于职位的高低,而在于能为社会贡献多少。
在此,我还特别感谢学院和老师们的支持。土木与交通学院“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教学理念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让我意识到作为学生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马俊原老师一路支持我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准备报名材料一直到面试层层选拔,他的支持鼓励给了我前行的力量,让我在奔赴西部计划的道路上脚步愈发坚定。
愿为苍鹰赴边陲,志作红烛照远村。在西部计划服务期内,我将继续扎根在这片土地,乾乾奋斗在这片疆域,服务基层,挥洒热血汗水,以实际行动诠释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使命担当,秉赤子心,筑碧云天。(王鹏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