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陕西理工大学 - 《陕西理工大学报》

校友之光

我校青年学子热切关注杰出校友张涛院士荣获2024未来科学大奖

2024-11-30     浏览(37)     (0)

文章描述了张涛院士荣获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并发表感言的过程,激励青年研究生勇敢追梦科学,发挥青年科研人的力量。同时,校友们对张涛院士的杰出成就表示关注和骄傲,对母校青年学生的成长寄予厚望。


编者按 8月16日,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公布了2024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11月3日下午,2024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我校1978级杰出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涛,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亚栋,因对“单原子催化”的发展和应用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获得2024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受到表彰。

张涛,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共党员。主要从事能源化工及催化新材料等方面的研究。1978年考入我校化学专业,后获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博士学位。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先后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国际院士,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周光召应用科学奖、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化学奖、ChinaNANOAward、亚太催化成就奖,“首届唐敖庆化学奖”、2024年获“未来科学大奖”等奖励,担任多个国际和国内期刊的主编和编委。曾被国家人事部和国防科工委授予“全国国防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获中国科学院“参加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称号,是“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张涛院士为我校“双聘院士”,长期关心支持母校发展与建设,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多次回母校开展学术交流,指导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导青年教师开展科研;设立“张涛院士奖学金”,关心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在颁奖现场发布的获奖感言中,张涛院士感谢未来科学大奖以及提名人对科学事业的尊重与推动。他感恩父母,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并回顾了自己从陕西安康农村的艰苦生活到高考恢复后考入陕西理工大学,再到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科研生涯。同时,他感谢导师带领其走进催化化学的研究领域,以及大连化学物理所提供的良好科研环境。同时,他也感谢家人的支持,以及合作者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李隽教授和刘景月教授在理论化学和高分辨电镜方面的贡献,以及团队中每位学生和同事的独特贡献。

校友张涛院士在科学研究方面作出的杰出成就,以及多年来对母校青年学生成长的关心和帮助,我校学子热切关注,纷纷表示,将以张涛院士为榜样,努力学习,尊重科学,热爱科学,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化学学院分析化学2022级安志昊同学表示:在得知我校1978级化学专业校友张涛院士获得了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后我们十分激动。张院士时不时会回到母校和我们交流,每一次交流都能感觉到张院士对我们的期望,这次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更是鼓舞着我们向着更好的科研成果冲锋。张院士在获奖中鼓舞我们青年,“做科研在第n次失败后也要学会第n+1次的站起”,要不断地去尝试新方法新方式去突破自己的科研壁垒,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实验中要有沉得住、耐得住的性格,仔细发现每一个实验中的小细节,在实验中严谨地观察每一步的反应现象,思考每一过程中的操作要点。做科研就是要在一步一步试错过程中发现实验的创新点,要在一次次失败中总结经验最终得到实验的成功。入学以来在张院士的鼓励下,我在老师帮助下发表了一篇SCI一区Top文章,也正是在张院士的鼓励下能坚持静心做实验沉淀自己。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国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同亿万人民一道,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张院士在获奖感言最后提到“希望在未来的科学世界里见证更多年轻人的奇迹”。青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我祝愿身处新时代的青年研究生继续努力开展科研,认真学习,找到属于自己站起来的n+1次,继续创造科学世界年轻人的奇迹!

化学学院化工2401闫嘉琪同学表示:当得知张院士获得2024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之时,我们的内心充满骄傲与自豪。居住在310张涛院士曾经住过的宿舍之中,更是让我们倍感光荣,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要追寻张院士的步伐,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张院士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鼓舞着我们努力学习、勇登高峰。同时,也激励我们树立远大的目标,并朝这个目标努力奋斗。院士宿舍也承载着独特的意义,象征着学术的传承与创新。在其中生活,让我们充满了求学的欲望,也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让我们变得更加完善,为未来的人生铸就坚实的基础。

化学学院化学2101周伟鑫同学表示:2024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香港落下帷幕,喜闻我校1978级校友、大连物化所研究员张涛院士荣获“物质科学奖”。我从初入陕理工之时便已听闻张院士的杰出事迹。张涛院士同“长江学者”清华大学李隽教授作为我校化学学院的杰出校友,一直被每一位陕理工学子标榜为学习的榜样。在此次获奖后,张院士寄语未来青年,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鼓励“年轻人要有追逐科学梦想的勇气,在第n次失败后也要学会第n+1次站起来”这段话深深地鼓舞了我。我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也高标准严要求自己,荣获2022-2023年度国家奖学金;在科研训练中碰到难关,我迎难而上,勇攀科研高峰,以共同第一作《EnvironmentalScience:Atmospheres》发表论文一篇;在学科竞赛中,我不畏挑战,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总决赛中斩获二等奖。无论未来遇到何种挑战,我将牢记张院士的期望,鞭策自己应该从不缺乏再来一次的勇气。

邸茜茜同学表示:张院士荣获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的消息激励了我们每一个人。他的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真正的科研探索不仅需要知识积累,更需要在挫折中重生的毅力与开拓创新的勇气。他的寄语鼓励我们要有追逐科学梦想的勇气,在经历失败后依然能够第n+1次站起。这些话语深深触动了我,也让我对科研之路有了新的理解与敬畏。同时,张院士的话还促使我重新思考了学习的本质,让我意识到,追逐科学梦想不仅需要知识积累,更需要深入思考与大胆质疑的勇气。学习不仅是掌握既有的知识,更是追寻其背后的逻辑,带着不断追问的态度去探索未知领域。这种主动思考和质疑的精神,将成为我在科研中最宝贵的驱动力,也是在追寻真理的道路上不懈前行的关键。作为基础研究的开拓者,他以开创性的工作展示了创新的力量,也激励我在实验设计和思维方式上勇于打破常规。科研的每一步都是探索未知的冒险,而真正推动科学前行的,正是这种不断求新、敢于突破的精神。让我更加坚信,只有不懈探索,科学才有可能被重新定义。张涛校友的成功不仅是他个人的荣光,更是对我们年轻科研人的鼓舞。他让我深刻体会到,科研不仅仅是个人的追求,更承载着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责任。我将带着这份初心,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不断超越自己,勇敢探索未知,在时代的变革浪潮中追求科学的巅峰,为人类的进步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