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推动各级干部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改革创新既是时代潮流,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既是思想意识,也是工作方法。纵观兰州大学115年发展进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学校能够取得今日的辉煌成就,关键在于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同样,为了能够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持续深化改革依然是关键所在。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改革创新思维、树牢改革创新导向、运用改革创新方法,在改革中求突破、在创新中促发展,奋力谱写“在西北办好一流大学”新篇章。
解放思想观念,激扬创新浪潮。恩格斯说过:“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关键,没有思想上的解放,就难以实现观念上的革新,更谈不上实际行动中的突破。改革创新是一个思想解放与实际行动相辅相成、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的想法激发了行动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反过来促进了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我们要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从中汲取真理智慧和奋进力量,增强发展信心,推动各项事业持续进步,探索出一条改革创新的发展新路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充分激发各方面优势潜能,紧盯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协同配合地抓好改革落实,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将学校建设成为教育强国的重要支点注入不竭动力。
树立问题导向,精准创新破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坚持问题导向,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基本遵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2024年学校暑期工作会议提出,“六个迫切需要”是全面深化改革之于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关键性、必要性问题。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我们观察、研究与分析问题的重要法宝,摸准“脉搏”、开对“药方”,进一步锚定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现实需求、科研上规模上水平和促进成果转化、服务社会能力、哲学社会科学原创理论贡献、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凝聚共识汇聚合力等方面,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理念、思路和解决方案,积极投身学校改革创新实践。要深入调查研究,通过多观察、多倾听、多询问、多思考,发现掌握并推动解决事业发展存在的瓶颈难题,走出一条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的追赶超越之路。
强化协同联动,汇聚创新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改革的各项措施之间的关联性和互动性日益增强。每一项改革举措不仅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需要其他改革的协同配合才能取得成功。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要求我们在推进改革时必须统筹考虑,确保各项措施能够协调一致,共同推动整体目标的实现。今天,单纯依靠单刀直入或局部推进的改革方式往往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我们要以全局视角和系统思维谋规划推动改革创新,按照学校党委明确的改革方向、目标、任务、路径抓好组织实施,做到全局与局部的有机结合,治本与治标的统筹兼顾,渐进式改革与跨越式发展之间平衡,确保以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调整、科研组织模式创新、考核评价机制改革、管理服务水平提升等为重点的各个领域改革措施,在目标设定、实施手段和执行过程上能够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增强改革措施和创新措施的契合度、针对性和时效性,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坚守人民立场,深耕创新服务。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改革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和动力。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来规划和推动改革,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我们要坚持把“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改革创新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着力解决师生群众最关心的重大问题,也要关注那些看似微小的“关键小事”,采取更具前瞻性和力度的举措,有效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使改革成果真正符合人民的期望和需求。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将以往“师生问着干”的被动模式,转变为“问着师生干”的主动模式,将师生群众的期盼转化为我们的目标和行动,将一个个“问题清单”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幸福清单”,不断增强师生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吴晋,兰州大学政策研究室;岳佳璇,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