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心血管内科杨兵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上海市首例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联合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一站式手术,为被心衰困扰多年的张叔装上了心脏“双保险”,让其免受疾病折磨。
心衰逐年加重,治疗迫在眉睫
今年58岁的张叔是个不折不扣的“药罐子”,8年前的他曾做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随后又被诊断出高血压三级、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我平时会多种药物一起用,但控制效果总是不理想。”张叔说。近日他又因反复胸闷气短、气喘来院治疗。经检查结果显示,张叔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Ⅱ级(NYHA分级),同时合并高血压、甲减。心脏彩超提示张叔左室射血分数(LVEF)25%,左房左室明显增大,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有所减低。心血管内科医生表示:张叔发生心衰和恶性心律失常的概率较大,随时会有猝死风险,对其进行有效治疗迫在眉睫!
杨兵教授立即组织团队进行病情评估,并给了张叔一个“最优解”:为张叔行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联合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一站式植入手术。
“护心+急救”二合一,一站式解决心衰难题
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是一种治疗心力衰竭的新型植入器械,在心脏搏动的绝对不应期释放电刺激,加强心室肌收缩力,改善心衰患者心脏功能及临床症状,填补了在针对窄QRS心衰患者器械治疗领域的空白。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是首个只植入于皮下、不进入心腔内且具有感知和除颤功能的心脏电子器械,能够降低导线相关并发症,是预防和降低心源性猝死风险的新方法。
对于单独使用CCM或S-ICD均无法满足所有治疗需求的患者,就要开展“护心+急救”的“二合一”CCM+S-ICD一站式手术——通过植入CCM装置来改善心肌收缩效率,同时通过S-ICD来监测并纠正潜在的心脏事件风险。“两个手术都是植入器械,侧重点不同,但又互有交叉感知,电极位置必须非常精准,误差要控制在毫厘之内,避免互相干扰,才可以发挥最大效果,对医生技术要求较高。”杨兵教授介绍。
手术方案确定了,张叔的手术如期开展——在全麻下行S-ICD植入,随后再进行CCM植入手术,最后进行交叉感知测试。不到2小时,杨兵教授团队便为张叔完成了手术。
据悉,本次一站式手术是两项尖端技术首次在上海联合使用,标志着我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在心力衰竭器械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随着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未来将会有更多心衰患者受益。”杨兵教授期许道。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