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上海市东方医院 - 《东方医院报》

东方医院临床重点学科呼吸内科

2024-12-09     (0)

人才有未来,学科有未来

图片.png

“人才有未来,学科有未来”是呼吸内科主任李强始终践行的人才培养方针。学科建设需要有专业的团队,专业团队的组建则需要优秀的人才。李强坦言,呼吸内科能够在短时间内崛起,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根于在团队组建之初时,医院对人才培养政策的支持。

除了医院的政策支持外,李强认为,人才培养要“联”。学科发展的未来,重点要看培养的人才的政治站位、理论修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如何。为此,呼吸内科联合企业单位携手共建人才培养基地,让团队人才有地可“施”,有地可“干”。近年,呼吸内科与上海微创、北京推向和科大讯飞等企业共同创建了“呼吸病学联合工程开放实验室”,逐步形成了“人员互派、联合攻关”的工作机制。据了解,该实验室创建至今,不仅为大量临床研究人员提供科研场地,同时也在2023年成功实现了2项临床成果转化——便携式内科胸腔镜和新型全覆膜气道金属支架。据李强透露,2024年其团队还将会在该实验室实现部分临床成果转化。

学科带头人的“高度”亦是组建人才团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点。作为东方医院呼吸内科的学科带头人,李强认为学科带头人一定要有战略眼光、要有站位高度,同时也要为团队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愿景。“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是他在组建团队时一直践行的原则,“把患者当亲人”是他始终教导科室团队的工作准则。

医学的世界错综复杂,但医生救死扶伤的脚步从未停歇。他认为,要想学科发展的好,首先要在科室内制定一个具体的目标。“有了共同的目标,大家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李强说。近年来,在呼吸内科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团队目前取得了一些标志性原创成果:2020年,团队在国际范围内率先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早期肺癌消融的技术体系,制定了“胸膜腔镜辅助早期肺癌消融术”的技术标准,经过临床试验和患者随访表明,该技术已基本达到临床治愈效果。2018年起,团队开始进行了一系列支气管冷冻消融去神经术治疗重度哮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临床研究。通过新型冷冻治疗系统的研发、离体肺脏实验、在体动物实验等,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技术体系。2021年,由李强团队牵头并完成了全世界首例“支气管腔内冷冻去神经术治疗难治性哮喘”患者的临床研究入组,目前项目入组进展顺利,临床效果显著。此外,团队先后斩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自然基金20项,上海市科委等纵向课题20余项;获国家专利30项,发表SCI论文120余篇。


专业、创新、有特色的护理团队

在医学探索的路上,科室上下一心努力,东方医院呼吸内科护理团队由两部分组成——呼吸内科护理团队和呼吸危重症监护室护理团队。

据了解,呼吸内科护理团队先后主持了科研课题8项,团队成员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1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0项。团队围绕呼吸慢病相继在2021年、2022年获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项目(PDCA)一等奖,在2022年、2023年“金点子”比赛获一等奖。

与此同时,该护理团队在医院高质量发展建设中,以“爱于心,践于行”的服务理念,围绕呼吸慢病实行六位一体的“促防诊控治康”全方位健康照护计划——创新康复工具、拍摄康复视频和制作特色呼吸康复手册等,切实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多的护理人员,呼吸内科护理团队在患者住院期间采用纸质宣传材料、科普展板、视频播放和床边宣教等多种科普教育形式为患者普及护理知识和疾病的注意事项等。近期,该护理团队在浦东新区科普视频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同济大学说课比赛中获二等奖。与此同时,该护理团队还建设了物联网管理模型——将远程康复评估、康复锻炼视频等通过APP外延社区贴近百姓。这样一方面能够督促已出院患者居家锻炼,另一方面也能提升患者的参与感和健康水平,从而加强与科室的黏度,最终起到慢病患者居家管理的引领作用。

作为呼吸内科护理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呼吸危重症监护室护理团队始终保持着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精气神儿,团队每年约为1100余例重症肺炎、复杂气道狭窄等疑难危重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并多次获市民热线表扬。近年来,在该护理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呼吸危重症监护室护理团队获评浦东新区“优秀护理服务项目”和“巾帼文明岗”,该护理团队护士长贺亚楠获上海市“上海好护士”称号等。

据了解,目前呼吸危重症监护室护理团队中有6位高等教师,且针对临床需求问题已自主研发专利30余项、主持课题6项、发表文章10余篇,获浦东新区“护理科研创新奖”、“职工科技创新优秀奖”等奖项,获批中华护理学会呼吸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在东方医院团组织的引领下,该护理团队成功创建第25届上海市青年文明号和2023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呼吸内科专家介绍

图片.png

李 强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为我国“介入呼吸病学”的主要奠基者,在复杂气道病变的腔内介入治疗以及介入呼吸病学新技术的创新与转化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在肺部肿瘤的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尤其是在早期肺癌的微创介入性根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擅长呼吸系统疑难少见病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先后担任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肺癌学组副组长等多项任职。

特需门诊:周二上午、周四下午北院新大楼二楼特需门诊


图片.png


朱晓萍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委员,间质病学组组长等。擅长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的诊断救治,间质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综合救治等。

专家门诊:周二下午、周三上午北院门诊楼二楼呼吸科门诊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南院呼吸科门诊


图片.png


季颖群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血管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肺血管病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擅长肺栓塞、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疾病等的综合救治。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周三下午北院新大楼二楼呼吸科门诊


图片.png


郭忠良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上海市医学会呼吸分会呼吸基层联盟副主席、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委会委员等。擅长各种急慢性气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

专家门诊:周三全天南院门诊二楼呼吸科门诊


结 语

春去秋来,在几代人的精心浇灌下,东方医院呼吸内科已经呈现出崭新面貌。在注入设备研发、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新技术后,从前的“防痨”学科,如今细分成了五大亚专科——介入呼吸病学及肺癌亚专科、肺栓塞与肺血管病亚专科、间质性肺疾病亚专科、呼吸危重症亚专科、慢性气道疾病亚专科。因为学科在上海市乃至全国的排名靠前,很多患者慕名而来,据统计,在每年诊断的病人中,有60%来自外地,大多数是疑难杂症和呼吸重症患者,东方医院呼吸内科的发展与日俱进。未来,他们还将继续奋战,奔着“接轨国际,面向世界,服务患者,造福社会”的愿景,不断为生命护航。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