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艺术学院 - 《山东艺术学院报》

2024界·尚——第七届中国当代陶艺实验作品邀请展开幕

作者:设计学院    
2024-12-08     浏览(59)     (0)



摄影/李海宏


  本报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11月30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山东艺术学院联合主办的“2024界·尚—第七届中国当代陶艺实验作品邀请展”在山东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特邀国内知名艺术家、设计家、陶艺家的跨界作品参展,青年艺术家作品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和陶瓷艺术委员会及知名艺术家提名参展,180余件(套)参展作品均是以陶瓷及综合材质为载体的跨界作品。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徐青峰,省委宣传部原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省人大原常委、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原主任委员王红勇,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蒋庆鹏,山东艺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荆雷,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彭丽,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国戏曲学院、武汉纺织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师范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德州学院、山东女子学院的领导嘉宾和山东艺术学院部分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开幕式由荆雷主持。

  徐青峰在致辞中指出,“界·尚”展览已成功举办六届,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的指导下,遵循学术性的原则和实验性的方式,既拓展了当代陶艺创作的空间领域,又丰富了当代陶艺作品的风格与形式,推动了陶瓷这一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了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影响,已成为全国美术界一个响亮的艺术品牌。2024界·尚—第七届中国当代陶艺实验作品邀请展以“跨界”理念为主旨,以新时代艺术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为主导,参展的作品均为以陶瓷及综合材质为载体的跨界作品,提倡实验性与现代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以独特视角激活陶瓷艺术多元的表达空间,以跨界、实验的新手法赋予当代中国陶瓷艺术鲜活的生命力,这必将让陶瓷艺术迸发出更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对陶瓷艺术的发展和未来走向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在致辞中表示,“界·尚”中国当代陶艺实验作品邀请展自2011年开始,至今已有十四年的历史,本届活动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山东艺术学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共同承办,旨在以陶瓷作为跨界的载体,探讨如何打破固守的“边界”,搭建和提供一个艺术跨界交流的平台。陶瓷是承载中国文化观念的载体,又体现了传统的道器观,是承“道”之器,也是跨越千年的文化符号,在山东讲究礼仪之道的土地上研究道器关系,举办这样的活动,是非常有价值的。“界·尚”展览搭建了一个艺术创作和学术研讨的跨界交流、多元融合的平台,希望“界·尚”展览的艺术品牌之路越走越广。

  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华文促会副主席、清华大学长聘教授白明在致辞中讲到,2024“界·尚”第七届中国当代陶艺实验作品邀请展的参展艺术家专业背景多元且丰富,他们来自中国美术家协会各个艺委会及全国各大教育机构,这足以证明展览的学术地位。展览与研讨会全面呈现了专家学者的智慧以及他们对中国陶瓷艺术未来的思考。陶瓷艺术形式往前追溯是泥土、水和人的关系,艺术家们怀着本真天然的表达方式对待艺术,对材料的选择激发他们释放了一种不受拘束和技术束缚的创作方式。同时,艺术家们对待材料的天然激情和艺术修为,也传递出心手相印的创作理念。他表示,“界·尚”展览以陶瓷的名义和陶瓷的艺术表达方式来展现跨界的原创性和创新性,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已经举办七届,值得纪念和为之骄傲,希望“界·尚”展览能够长期举办,进一步体现当今艺术跨界融合的创新意义和时代价值。

  开幕式上,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教授何洁宣布“2024界·尚—第七届中国当代陶艺实验作品邀请展”开幕。

  开幕式后,在我校长清校区举行了“2024界·尚—第七届中国当代陶艺实验作品邀请展”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就当代陶瓷艺术创作及陶瓷艺术教育展开了深入讨论。

  山东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济南教育电视台等10余家媒体进行了现场采访报道。(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