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广州航海学院 - 《广州航海学院报》

地铁小记

2024-10-31     浏览(26)     (0)

作者独自一人来到广州,感受着城市的气息。地铁中的人们忙碌奔波,地铁成为人与人情感的接口。每个人都在奋斗,不断前行,终将获得幸福。

去年今日,我独自一人,背着行囊,来到了这座曾经无数次憧憬的大城市--广州。

刚走出高铁站,便匆匆转战地铁。地铁站内,各色人等行色匆匆,心事重重,各奔前程。一列列地铁列车从不可知的城市深处呼啸驶来,犹如一条条巨龙穿梭在城市的血脉之中。车门打开,一张张陌生的面孔鱼贯而出,他们或匆忙赶路,或驻足停留,但终究只是萍水相逢,匆匆奔赴下一程。从早高峰到晚高峰,人潮涌动,每个人都被这股强大的力量裹挟着前进,无一例外。

尽管人多拥挤,但是大家都自觉地互相体谅,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避免碰到他人。这份尊重与温情在拥挤的人群中显得尤为珍贵,大家互不侵扰,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这种互相给予的边界感,让人心生暖意。我们就像是不同象限里面的点线面,在某一时刻交汇重叠,又匆匆告别,各自奔向远方。

在等待地铁的间隙,我漫不经心地看着屏幕上《树洞密语》栏目的文字。“多年以后,我还像个孩子一样,哭着对我母亲说,妈妈,我还想要一颗勇气糖”这句话触动了我的心弦。“小时候,你爸把你高举过头顶,长大后,你凭什么对别人低头,你母亲十月怀胎,寝食难安,一朝分娩,护士医生忙前忙后,你凭什么说人间不值得”这句话更是让我陷入了沉思。“忘了什么时候来的广州,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离去,终于活到了在异乡待的时间比故乡长的年纪”“长大后第一个要养的孩子就是自己”……尽管素不相识,但是这些简短的文字却充满了真诚与力量。它们像是屏幕上一闪而过的流星,不经意间划过我的心田,悲喜在这一刻相通,灵魂此刻产生共鸣。写下这些话的人,或许是想向陌生人倾诉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启齿的心声,在为自己打气的同时也为我们加油。这份真诚与勇气,让我深受感动。

地铁是人与人之间的接口,它连接着城市与梦想,也连接着人与人的情感。“驰载人文,身心直达”,置身人群之中,我们都是彼此碎片化时间里的过客,我们看看他人,他人又看看我们。在地铁这个巨大的公共舞台上,每个人都本色出演,无需掩饰与伪装。热情、疲惫、衰弱、相爱、松弛……这些情感在地铁上交织成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可能只是一面之缘,因此不必硬装高大上,反而接地气更为自在。

地铁为我们提供了通过他人看世界的可能,正如文化学者戴珩所说:“了解当下人的生命状态,会引发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悲悯。”的确,如果我们不去了解其他人,我们就会自以为是地认为周围狭隘的交际圈便是整个世界。其实不然,在地铁口或列车上,试着用温润的目光一一打量眼前的过客,有容光焕发,或面露忧愁;有若有所思,或略显木讷;有左右张望,或恹恹欲睡……这一帧帧画面代表的都是社会万象,是世界的另一面。

在地铁上的漫游时光,何尝不是“走到世界看世界”?人心难测,我不知道一张张面板后面藏了多少秘密,也不知道与我擦肩而过的人寻觅着哪种生活的真相。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终会掸去一路风尘,以与众不同的方式获得幸福。

地铁,无非就是一列名为“平凡”的列车,载着我们这群平凡的人,驶在平凡之路上,抵达平凡的世界。顿时,耳边响起了《平凡之路》的旋律“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平凡的我们永远在奋斗的路上。千千万万的我们,来来往往,重来重往,都在为“心之所向”而奔波,“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总会有夙愿得偿的一天。

让我们期待下次、下下次再见,在风驰电掣的地铁中,再次感受那份速度与温情,然后穿梭于光影之间,塑造着我们独特的记忆。

(谢春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