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建筑大学 - 《山东建筑大学报》

“建”行初心使命 共“筑”奋进未来———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遇‘建’儒风,‘筑’梦青年”理论宣传宣讲工作案例

作者:孙玉冰  张辉    
2024-12-02     浏览(103)     (2)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成立宣讲团,通过创建两个特色品牌、创新两种宣讲模式、聚焦三个主题方向等措施,已有效解决宣讲内容单一、模式教条化等问题。下一步将继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用青年视角阐释党的理论,传递信仰力量。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遇‘建’儒风,‘筑’梦青年”理论宣传宣讲团成立于2021年。3年来,宣讲团走遍山东16地市,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宣讲逾100场次,参与宣讲学生达200余人次,线上线下受众超2万人次。宣讲团活动被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人民教育在线等多家媒体累计报道100余次。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宣讲活动,为助力青年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感受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共鸣和契合,汲取前进力量,勇担青年使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凝聚信心与力量。具体工作举措及成效如下:

创建两个特色品牌:“鸿雁理论宣讲团”和

“雪山耕读”特色品牌

“鸿雁理论宣讲团”品牌,按照“心系青年所思所想、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原则,构建起

“大学生宣讲团+党员示范活动”的“鸿雁”宣讲体系,助力建大学子筑梦启航。

“雪山耕读”品牌,以“全国百佳国学社团”山东建筑大学国学社为依托,以儒家文化研究为突破点,将儒家文化、家庭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者融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儒家文化浸润学生心灵,为教育引导新时代青年学生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提供支持。

创新两种宣讲模式:“线上+线下”和“互动式宣传+沉浸式体验”宣讲模式

“线上+线下”宣讲模式,宣讲团根据受众不同设计面向各类学生的宣讲方案,开设《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团干部》《81小铁匠的实习故事》《我眼中的智能车》等30余场宣讲。以“讲好山东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活动为着力点,走遍山东16地市,录制《两袖清风———干部楷模孔繁森》等18期行走的思政课,提升宣讲覆盖面,打通宣讲服务学生的“最后一公里”。

“互动式宣传+沉浸式体验”宣讲模式,通过开展“感悟党迹·寻红追忆”走访调研活动,走进鲁西北古村落村寻访红色革命故事,感受信仰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并针对移风易俗等知识进行宣讲志愿活动,将实践活动融入当地群众生活。自2023年起,组织“雪山耕读”文化展演活动,通过儒家文化展演,体验品茶、挂画、插花、闻香、投壶、羿射等一系列雅集活动,使青年学生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聚焦三个主题方向:儒家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宣讲方向

宣讲团目前已完成《“仁”爱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心灵启迪》《“礼”与规矩》《思贤泉城———共忆济南解放府》《峥嵘建大百年沉潜见波澜》《坚守初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等30篇涉及儒家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层面的宣讲课程。

实施三种方式创新:呈现方式、表达方式、效果反馈方式创新

宣讲团创新呈现方式,通过前往人物故居、纪念馆等实地拍摄,综合运用新媒体技术重现历史情景,力求回到“那时那地”,传递最真的情感。

创新表达方式,以“小故事”反映“大情怀”,努力用“小切口”折射“大主题”,用身边故事及易于接受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话语,讲述时代故事、传递时代先声。

创新效果反馈方式,重点选择在班级、宿舍等学生经常聚集的场所开展宣讲活动,鼓励青年学生与宣讲团成员互动交流,并全方位、多角度收集受众学生关于宣讲效果的反馈意见,从而对内容与形式做出及时更新与调整。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遇‘建’儒风,‘筑’梦青年”理论宣传宣讲团建团以来,通过各类宣讲,坚持从现实入手、高频率推广、开发新模式等措施手段,已有效解决宣讲内容单一、宣讲模式教条化、宣讲环境创设不足等问题。下一步,宣讲团将继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坚持用青年视角阐释党的理论,用青年话语宣传党的主张,用青春之声传递信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