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商丘师范学院 - 《商丘师院报》

两业三品 实题实做 以设计聚焦优秀文化尧以实训助力地方发展

作者: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  杨莹莹  院长  朱长征    
2024-11-01     浏览(43)     (0)

文章介绍了商丘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模式,以思政教育为引领,构建“12345”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探索艺术创意人才实践教学新途径,培养适应市场需要、彰显特色的高质量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 摘要应准确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避免使用过于简洁或模糊的语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商丘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按照“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根据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的目标,立足专业特色,围绕“两业三品、实题实做”,积极探索新时代大学生教育教学工作新实践,以思政教育为引领,构建“12345”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全面推进“产学研创训”实践育人,将实题实做(产)、课堂教学(学)、工作室导师制(研)、创新创业(创)、实践实训(训)融为一体,着力培养适应市场需要、彰显特色的高质量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以设计聚焦优秀文化,以实训助力地方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一、明确培养目标、创新教育理念,构建“12345”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

艺术设计学院根据培养具有区域设计文化特色,能在专业设计领域适应区域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需求,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两类能力,分三个阶段采取四种平台授课;不断完善课堂、行业、课程、项目、创作的实践教学。

艺术设计学院“12345”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1.一个目标。根据区域经济对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素质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的要求,艺术设计学院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在常规教学、创新创业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全面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的核心目标。

2.两类能力。围绕“两业三品”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培养大学生适应未来设计市场发展需要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把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素质全面发展融为一体,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3.三个阶段。以“实题实做”为实践教学主线,在4个学年前3个学期对学生进行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实践培养;第4、5、6学期主要依托校内工作室、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以及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项目对学生进行项目化的专业综合实践教学训练;第7、8学期进入校内外实践基地、校地合作工作室、相关企业进行实际设计项目的顶岗实操训练,即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培养。

4.四种平台。通过多途径、多方位、多角度增加学生接触地域文化、市场、行业的方式和渠道,教学更加灵活多样、丰富有趣。充分利用基础教学平台开展课程内实践教学;依托工作室教学平台开展实验室专业认知轮训、项目化实践教学;结合校企合作平台开展联合培训、订单式培养;利用校外实习实训平台,开展集中实践、专业实习。

5.五类实践。不断完善课堂实践教学、行业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教学、创作实践教学,推进产教融合向深入发展,对地方文化与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两业三品、实题实做”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学院紧紧围绕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立足“两业三品、实题实做”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展商师技艺、为商丘设计”的工作思路,结合专业集群的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探索艺术创意人才实践教学新途径。

艺术设计学院“两业三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加强基础实践教学,把“作业”变成“作品”

在基础实践培养阶段,充分利用基础教学平台,开展课堂实践教学。以课堂为主体,注重学生在思维、方法意义上的启发和培养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每一学期都新增相关阶段下的专业实践课、集中实践或创新实践课,并且增加包括理论课在内的各专业课中实践课时的比重。组织学生到企业考察,培养学生从行业调查入手,了解本行业的状况和社会需求,围绕真实问题制定设计目标和方案,提高“作业”标准,把学生的“作业”变成完成度较高的“作品”。

2.将企业实际项目植入课程,把“作品”变成“产品”

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训练阶段,依托工作室教学平台,开展课程实践教学和项目实践教学。把教师横向科研项目植入课程,将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转化等植入相关专业课程的“实题实做”专题,进行课程实践教学。依托各专业工作室、校内实训基地、合作企业,开设创新实践课程、订单式培养,进行“实题实做”,实现“产品”向“商品”的转变。

3.加快校地校企合作步伐,把“产品”变成“商品”,助力文化产业发展

利用校外实习实训平台,开展集中实践、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让学生提前“上岗”,由企业导师和文化产业导师在实际生产项目中对学生全过程开展行业指导、创作指导。依托“商丘师范学院合作发展联盟”,建立由地方相关职能部门、行业企业专家、毕业生代表和学院专业教师共同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河南大学,商丘市文化产业办公室、商丘市建筑装饰协会、商丘市广告商会等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置考核和质量监控标准,企业导师共同实施教学全过程,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根据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要求,辅导学生把可实施性强的实题实做项目做创业孵化。同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文化学者举办讲座,引导学生结合地域文化和商丘产业,在区域市场专题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行业企业标准完成创作,提升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对地方相关“产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三、以设计聚焦优秀文化、以实训助力地方发展

学院全面落实“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持续推进“产学研创训”实践育人,高质量推进人才创新实践培养,紧抓校市融合发展契机,打造“学习有目标、课程有样板、研创有保障、专业有创新、学院有品牌”的实践育人新场景。

1.思政引领,推进“一师一优课”建设

以美育、德育、公益教育为抓手,加强学生课程思政实践育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设计比赛,组织开展社会公益设计实践,举办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依托广告创意与表现、多层剪纸、艺术概论等课程范式改革课程,把作业转化为作品。近三年,主要承办“大美商师最美春天”校园摄影活动、“艺起携手,设计抗疫”商丘师范学院疫情防控宣传周优秀设计作品展(下转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