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 《华南铁道建筑报》

勇做青岛装配式智造领跑者

作者:通讯员  齐绍安    
2024-12-01     浏览(415)     (0)

青岛二十五局五公司装配式智能建造产业园完成总产值超10亿元,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强力引擎。产业园数字化建厂,智能化生产,箱梁生产速度提高三倍,创造了新的纪录。项目团队攻坚克难,助力快速路等外部订单,企业拓展市场,激发产能,为战新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自建成以来,厂区完成总产值超10亿元,先后迎来数十次观摩考察,与同济大学、科研院所的通力合作,让一体化产业链的科技支撑更加稳固……五公司占地245亩的装配式智能建造产业园,刻印着企业改革发展足迹,正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强力引擎。

日前,青岛城发集团组织召开的重庆高架路项目总结大会上,该公司所属制运架项目团队获得“先进单位”称号,陈晓明、谢银星等7人荣获先进个人。

时光回溯至2023年底,青岛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装配式市政道路——重庆高架路正式通车。在装配式制造的加持下,创造了17.7公里主线“年内开工,年内通车”的建设纪录,树起了“装配式道路制运架一体化施工”的招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在3个月完成建厂,7个月生产2060片箱梁,每天最低10片产能循环,注定是一场闪电战。

在寒风刺骨的凛冬腊月,齐腰的芦苇荡里,他们平整场地、浇筑基础、搭建主体,任务在分解中慢慢完成。那段时间,项目技术负责人高斌带领3个新学员白天两两一队,钻雪窝、踏泥泞,搓着麻木的双手,握着冰凉的仪器测量标高。晚上,顾不上换掉沾满泥巴的外套,继续盯场地保进度。

大年三十,项目全员自己动手操持了年夜饭,几盘卤肉、家常小菜,速冻水饺,围着圆桌,聊着家常,大家轮流给家里视频拜年。在父母的叮咛嘱托中,工作的重压,积攒的情感得到释放。“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当熟悉的旋律响起,这群再苦再累也没有退缩的汉子,却湿润了眼窝。

90天的昼夜鏖战,让这片芦苇遍野的盐碱地,变成了现代化的装配式智造产业园。按照“数字化建厂,智能化生产”理念,通过数字化、物联网平台串联整合,产业园实现了从原材料入库到加工生产,再到成品构件交付全过程智能管理。

走进园区,钢筋智能加工中心近5000平的车间仅有8人操控,工人们在控制器上输入参数后,手指一点,经过弯曲、切断,5秒钟一件成品即可完成。智能拌和站内,一条“空中轨道”连通自动化拌和站与生产车间,混凝土从出仓到完成浇筑仅需4分钟,极大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确保了浇筑质量。安装于钢模板四周的高频振捣器自动调节着振动频率,确保箱梁“内实外美”。

轻点全自动液压模板系统的按键,钢模板张开“手臂”即可实现丝滑“一键脱模”。箱梁浇筑完成后,顺着轨道来到智能蒸养棚中,在恒温恒湿环境中,开启了养护工序。

随着一榀榀预制箱梁的“新鲜出炉”,它们被建设者喷涂上了二维码。只需用手机一扫,便可显示箱梁的几何尺寸、生产过程,并与线下墩柱精确匹配,实现质量全过程可查可控。14条生产线组成的超级工厂火力全开,以常规梁场的3倍速度满负荷生产,15万方混凝土,总重超36万吨,箱梁首尾相连约等于1.6个胶州湾大桥的长度……如期完成全部箱梁生产任务,为架梁队接力大干备足了粮草。

夜间十点十五分,夜风微冷,调度孙营精神抖擞,脑门上的汗珠清晰可见。作为运梁指挥官,要把长35米、宽5米,重达220吨的箱梁穿街走巷安全送达,容不得丝毫马虎。5公里的沿线车流如织,医院、商场、加油站等建筑物2000多个,108个轮子的运输车要经过5个岔路口的考验,一整套流程下来,孙营发出170多条指令。“李承远,前方是路口,减速到两公里!”“岔路调整方向,注意梁体姿态!”

31名工友默契配合,经过一个小时的谨慎作业,箱梁终于来到了作业面。长距离运输大体量箱梁,难度不亚于“在琉璃厂开碰碰车”。车辆转弯半径太大,为了确保转运流畅,他们为每一片箱梁定制专属行车路线图,确保每一片梁都能安全抵达。31台运输车来往穿行,单程运梁总行驶里程超4万公里,长度可绕地球一圈,总载重运输量达75万吨,创造了青岛市区转运箱梁的新纪录。

10月中旬,仲秋的风裹挟着凉意。21点,现场副经理卢耀东手机闹铃准时把他叫醒,他熟练地穿上工装。在普通人家酝酿睡意的时候,他和100多名同事却毅然走进了月光里。为了确保城市道路的畅通,晚10点到早5点便成了黄金施工期。大城市繁华路段的市政高架桥,每一个线下标段甚至每一跨桥都进度不一,只能“见缝插针”。

深夜12点15分,准备了3个小时,卢耀东方才指挥第4标段第一片箱梁的架设。由于标段上跨主干路口,今天的任务只有一跨。30来米的两墩之间,他已经走了14000多步,桥上、桥下,前前后后,他一刻不敢马虎,深夜里,这30来米的“方寸之间”,成了卢耀东和团队的“全部世界”。“夜战”重庆路,从生物钟不适到习以为常,团队相继攻克了33米高墩、3米距离下穿万伏高压线等难题,这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创造了单日架梁54片,单月架设1006片的崭新纪录。或许不会被行色匆匆的人们记住,但那条高架路会永远铭刻着他们的艰辛付出。

在智能化超级工厂和手握多项专利、善打硬仗的装配式智造全产业链尖兵团队的协同配合下,辽阳路快速路、银海立交、跨海大桥高架桥路二期等外部订单接踵而至;小清河复航工程、潍坊宝通街快速路、即墨通用机场等内部订单强力加持,让厂区在锤炼中走向成熟……仿石路缘石、双层预制管廊、预制顶管、中央隔离板……生产链条不断延伸,“二十五局智造”上桥入隧、通天达海。

展望未来,面对新质生产力的召唤,五公司人将以“青岛装配式智能建造领跑者”为定位,立足胶东、辐射鲁中,拓展市场、激发产能,为企业战新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