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 《华南铁道建筑报》

精细化管理,巧拨创效“金算盘”

2024-12-01     浏览(601)     (0)

桐新高速公路项目通过组建劳务架子队自主施工、采用“巷道+压入”式通风方式、采用工序分包模式等精细化管理措施,实现了降本增效和节流节支。项目部还利用洞渣和混凝土等资源进行“节资降本”组合拳,优化管理,实现经济效益新突破。

 

遵义讯(通讯员闵佳鑫)“针对项目涵洞及路基附属工程点多、线长、量小的特点,我们组建劳务架子队自主施工,压降施工成本,仅此一项就节约了560万元。”日前,在四公司召开的精细化管理交流会上,桐新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马玉伟向大家介绍着他的降本增效小妙招。

作为该公司创效能手,马玉伟带领项目团队践行精细化管理,紧盯创效目标,在开源节流上深耕细作、挖潜增效,持续优化管理,推动项目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履约。

桐新高速公路项目位于贵州省遵义市,项目建林岩隧道穿越矿区煤层段,属于瓦斯突出隧道,施工风险高、难度大。针对瓦斯隧道,项目部建设者创新采用“巷道+压入”式通风方式,利用分离式隧道一段作为通风巷道,另一段隧道作为压入式通风设备安装通道。这种“巷道+压入”式通风,巧妙地设计了风门形式和位置,有效解决远距离通风难题,在降低瓦斯隧道施工成本的同时,最终提前75天完成隧道施工。

开工之初,考虑瓦斯隧道施工变数大,项目部果断采用“工序分包”模式,由项目部直接指挥隧道工班长。该模式不仅强化了瓦斯隧道安全管控,还抓牢了生产要素投入管理,瓦斯段隧道相对清单收入实现31.5%的创效率,较责任预算创效率提升14.5%,单项超责任预算创效1450万元。

“钱是赚来的也是省出来的,不能赚得多花得也多!”项目部在做好创效“加法”的同时,也做起了成本“减法”,全力节流节支。

在临建方面,他们尽量利用红线用地减少临时用地,特别是项目拌和站合理利用地形坡度,经过优化创新调整皮带输送机组的角度及长度,将拌和站基础长度 50米优化为35米,极大节约占用面积及施工成本,打出责任预算节约成本136万元。此外,他们还通过临电工程永临结合降本增效,项目完工后大电移交运营单位,实现创效195万元。

尝到甜头后,项目部又盯上了洞渣和混凝土,打起了“节资降本”组合拳。他们利用项目临近3千米的既有碎石场,通过碎石自加工节约成本,还减少洞碴弃方方量和弃碴场的征地费用。至项目结束,累计自加工碎石70万吨,相对市场购买节资创效约1750万元,优化弃碴场2处,降本804万元。在混凝土管理方面,项目根据混凝土需求量,动态调整作业人员及设备投入数量,坚持自有设备自主维修,最终拌和及运输成本相对市场单价降低了45%,节约成本800万元。

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数据背后是项目精细化管理的体现,该项目以“大成本”意识,先后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36次,通过定期核算分析、异常监控的落实,集“众智”,聚“合力”,最大限度挖掘项目经济效益,实现进度、产值、利润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