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 《华南铁道建筑报》

筑梦“非洲伊甸园”

——集团公司援坦桑尼亚地质公园项目建设纪实

作者:□通讯员曹潇卫凯民    
2024-12-01     浏览(414)     (0)

文章介绍了中国援建的恩格罗恩格罗-伦盖地质公园基础设施项目,钟安兵带领团队远赴东非援建,克服困难,优化施工工艺,提高资源使用率,实现援外建设“加速度”。项目团队还大力进行技术帮扶,培养当地员工,实现属地化发展。项目建成后将展示中国地质遗迹保护和科普技术的重要窗口。

恩格罗恩格罗自然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被称作“非洲伊甸园”和“世界第八大自然奇迹”。

2023年,集团公司中标援坦桑尼亚恩格罗恩格罗-伦盖地质公园基础设施项目。面对这个贯彻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绿色发展合作计划”的重点工程,钟安兵主动请缨,动员项目建设团队,远赴东非援建这个由中坦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的我国首个援外地质公园项目,由此开启了援坦建设者的“筑梦之路”。

打好开局起步“主动仗”

怀揣着助力“非洲伊甸园”重获新生的期许和嘱托,钟安兵、徐江博、武景辉等13名援建者义无反顾踏入他乡。

磨刀不误砍柴工。鉴于首次进军坦桑尼亚,首次承建援外EPC模式项目,项目团队达成必须进行充分考察的共识。园区内没有铺装道路,项目团队就顶着烈日酷暑,行走在最原始的“搓衣板”土路上,从奥杜威到拉托利、从马雅拉到伦盖、从恩帕凯到艾雅西,这个团队在一个多月内,走遍了园内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寻找到了最佳施工点。当项目规划雏形渐现时,项目工程部部长何吉兴打趣道:“我们在东非大地上开垦出了别样的‘南泥湾’”。

为尽快完成开工前准备工作,钟安兵带队对接坦方相关部门,项目书记徐江博带队走访当地中资企业,项目总工武景辉带队调研当地市场,最终项目团队仅用10天时间明确了当地政府的施工要求、项目建设的规范流程以及需注意的重点事项。针对坦方审批流程复杂且周期长等问题,项目部安排专人专车每天往返于距离项目驻地200公里的阿鲁沙市,协助推进施工许可办理、免税文件申请、建设用地确认等事宜,最终顺利签署了实施协议,为项目顺利开工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援建的博物馆,怎么样能在满足实用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中坦文化的融合?”这是推进设计方案时,项目团队谈论最多的一个问题。为将项目建成中非文化“文明交融”的标志性建筑,钟安兵对接设计方深化设计二步博物馆图纸,以伦盖火山为灵感源泉,采用环形设计,结合土楼、祈年殿结构,在内廊和内庭院设计中融入中国元素,达到了小而美、小而精的效果,得到合作局和自然资源与旅游部的高度认可。

跑出援外建设“加速度”

一步一个脚印走,在做好开工部署后,项目建设就进入了紧锣密鼓的施工阶段。

地质公园区域广、前期工点多且分散、当地清关缓慢、物资匮乏、人力资源短缺,面对施工难题,项目团队“实干+巧干”,切实将“绊脚石”当作“磨砺石”。他们探索出架子队模式组织施工,有效克服了雨季施工、往返交通周期长等问题;针对施工材料供应难,负责物资工作的高志理主动和工程部对接,根据工程量提前制定采购计划,综合比较三方采购成本,确定供应商,严把海运关,制定相应的标准化运输方案,最大程度缩短了运输时间;地质公园科考路线多、路程长,负责测量工作的王利阳在综合考察后寻找到各工点的最优路线,他们还优化施工工艺,对标识系统基础进行集中预制后整体吊装,加快了施工进度。项目部在7月中旬完成了第一阶段“一步施工图”部分的施工任务,以优良成绩顺利通过商务部经济合作局的中期验收,10月份实现了地质公园博物馆主体结构封顶。

在抢抓快上的关键时期,项目团队充分利用EPC施工总承包方牵头设计方的便利条件,严控不必要的设计标准提高,在不突破中标合同总额的基础上,做好“加减法”,提高资源使用率,有效提升地质公园质量。鉴于图纸分阶段供应的情况,计合部负责人殷瑞又提出采取分阶段编制责任预算方式,提高了一步施工图部分责任预算收益率。他们还大力倡导属地化用工,外聘5名有经验的中国劳务工人以及120名当地工人施工,中外用工比达1:24,极大降低了劳务成本。

缔结中非合作“情谊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项目部大力进行技术帮扶,通过开展职工夜校、导师带洋徒、定岗培养等活动,将传统的“本本式教学”,转化为“实践式课堂”,为坦方员工提供了专业学习平台和成长空间。“戈德温,不错呀,这期‘劳务之星’竟是花落咱家呀。”看到“洋徒弟”荣获项目“劳务之星”的事迹被张贴在宣传栏时,中国师傅武景辉拍着戈德温的肩膀连连称赞。戈德温是最早参与项目建设的坦籍工人之一,最初只是项目的一名搬运工,每一次的工作分配,戈德温不仅能高效完成搬运工作,还会自觉清理搬运后的场地。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武景辉会教他使用切割机、弯曲机,还带着他打混凝土、抹腻子、捆扎钢筋……半年时间不到,戈德温不仅能熟练使用各种机械设备,还从搬运工人成长为施工班组负责人,并时常被邀请到项目职工夜校授课交流。他常说:“感谢师傅武景辉让我掌握了技艺,是中国企业帮助我实现了‘蜕变’。”

据统计,从进场至今,项目累计雇佣当地员工1000余名,这些员工和皮特、戈德温一样,在企业的悉心培养下快速成长,已成为企业融入当地、实现属地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要说耕耘在“非洲的伊甸园”,最放心不下的是什么?“家人”是这群援坦建设者的不二回答。

去年,在得知项目中标后,钟安兵就动了赴东非援建地质公园的念头,但是距他上次结束历时六年的援外工程还不足一年,面对任劳任怨的妻子和年仅7岁、12岁的两个女儿,他又迟迟张不开口。“要是想去,就去吧,家里不是还有我呢!”“你这身在曹营心在汉,日子也过不舒心……”妻子任利宁看出了他的犹豫,主动挑明了去海外的话题,也替钟安兵做了次主。就这样,钟安兵将家人的支持化为实现援建梦想的最有力支撑,把对家人的亏欠和心疼,都倾注在援外项目的建设中,希望有朝一日项目建成,能领着妻儿看一看这个公园,给她们细细介绍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既要满足中国的援外理念,又要体现援外价值,工程是建给当地人使用的,一定要便于当地人的维修、保护、运营……”抱着这样的信念,项目援建者又沉浸到项目建设新的一天。他们期盼项目早日建成,让公园内极为罕见的地质文化遗产得到可持续保护,使之成为展示中国地质遗迹保护和科普技术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