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 -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报

■ 教在明德

搞科研是件幸福的事

——智能制造与控制技术学院教师赵盼博士的教学科研“实践案例”

2024-11-30     浏览(381)     (36)


编者按:教风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教风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学校精心打造“教在明德”教风品牌,就是要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以优良师德铸造教风、目标导向引领教风、制度建设规范教风、政策激励促进教风、名师示范带动教风、教学评价强化教风,着力形成“崇严重导、求实创新”的优良教风,以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智能制造与控制技术学院青年教师赵盼博士用丰硕的科研成果,为教学科研提供最前沿的知识内容和实践案例,被师生誉为学识渊博、敬业奉献的“科研博士”。

赵盼,博士,2021年来校工作,现为航空复材构件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机械优势学科带头人、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带头人,从事复合材料构件成型工艺及装备、成型工艺参数控制方法、复合材料制品检测以及金属表面创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负责《PLC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智能制造导论》等课程的教学和相关实验,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获得发明专利 4 件,发表论文30余篇。

肩负使命搞科研

赵盼给人的最深印象就是沉稳,朴实的言语中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面对采访,他很严肃,甚至有些拘谨。但一提及他的科研项目和团队,他的紧张和拘束立刻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侃侃而谈,无比兴奋。在他的心里,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快乐,但任何一种快乐都比不上和师生在一起搞科研的时光。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此,赵盼在实践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在他看来,所有的荣誉都无法同团队的进步、课题的立项相媲美。“每次和大家一起探究问题的时候就特别有成就感、幸福感,因此我非常珍惜每一次和同学们坦诚相对的机会。”

为攀登科研高峰而奋斗

对于航空新型复材,赵盼有着特殊的情结。在进行复合材料制造相关方向科研时,他发现实验室的设备不足,无法支撑实验操作,于是通过申请到的科研项目,自购六轴机械臂,并带团队设计、加工、组装调试,完成了复合材料铺放机器人实验平台。同时,积极协调沟通,争取资金支持,为实验室引入部分实验设备。为了实验的准确性,他一趟又一趟地奔波于教室和实验室、学校和企业之间,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教学和相关实验中不断检验效果。

正因为如此严谨治学和刻苦钻研,他领衔申报的“航空复材构件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团队”成功入选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这也是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建校以来,第一个由青年骨干教师组成,依托陕西省一流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致力于航空新型复材构件(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异质材料融合构件)加工的基础理论、制造工艺及加工装备制造等方面研究的科研队伍。

2022年以来,团队成员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 SCI/EI 收录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授权外观专利2项。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团队的学术影响力,而且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做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师益友

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赵盼鼓励学生加入科研团队,指导学生加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训练。尽管平时科研工作极为繁重,但他坚持为学生上好每一堂课。

在学生眼中,赵盼是一位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兼优的老师。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董政对此感受颇深。有一次,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徐洋同学在功率监测仪项目的调试环节遇了难题,当完成功率监测仪的安装后,却未能测量读取到正常数据,一时陷入困境。他们苦思冥想就是找不到原因,于是赶忙向赵盼老师寻求帮助。赵老师很快来到调试现场,仔细观察仪器之间的连接方式后,便根据问题所在提出了解决方案。他们按赵老师所说的连接方式重新连接,读取不到数据的问题迅速得到了解决。“这次经历让我深深折服于赵老师丰富的项目经验,他解决问题时的准确和高效,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在项目调试过程中的迷茫,让我永生难忘。”

甘为团队发展做“人梯”

“青年教师是未来科研的主力军,只有让更多青年教师热爱科研、潜心科研,才能为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贡献更多力量。”赵盼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此,他根据科研项目发展需要,在校领导及各二级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吸纳智能制造与控制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通识教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多名青年博士教师加入团队,进一步推动了团队在系统控制与通信、材料表面表征及系统可靠性等研究方向的发展。

赵盼孜孜以求的治学态度和严谨务实的科研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很多同行,学校很多老师都被他这股“韧劲儿”所打动。通识教育学院的吕丽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在团队建设过程中,由于她和团队其他成员都来自不同的学科背景,协作效率不高,且各自没有明确方向,为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赵盼就通过定期跟她和其他队员进行交流,了解每个人的科研特长,在不改变其原有研究主题的前提下,将每个人的研究方向、研究背景融入复合材料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中,明确了团队成员的目标和分工,使团队呈现出携手进取、共求发展的势头。“作为学科和科研团队的带头人,赵盼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他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在专业知识、学识能力上做好团队的引导者,更要成为教学科研、为人处世上的榜样。”智能制造与控制技术学院副院长、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负责人李郁教授说。

正是这样,赵盼心怀科教兴国之梦,执着于科研育人,以热爱科研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为教学科研事业上下求索,坚持做人、做事、做学术相统一,当好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在教科战线上赢得了师生的好评和专家的肯定。

采访后记: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他们课堂上的积极创新、实验室里的耐心引导、生活中的以身作则,既是“经师”又是“人师”。教师职业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在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像赵盼博士这样心有大我、甘于奉献、德才兼备、诲人不倦的青年教师还有很多,他们兢兢业业奋战在科研一线和教学工作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专业精、系统强、重实践、能担当的应用型人才,值得我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通讯员 郑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