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青春舞 台上 ,我校五位“2023年度全国煤炭行业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的获得者,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着青春最亮丽的色彩,书写着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青春如卉,且以行动绽芳华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宝贵之时期也。”正值青春的她,不苟安于一隅,将青春镌刻在红色文化的旅途;不拘泥于小我,将青春定义在志愿服务的奉献中。始终立足当下,砥砺前行,她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2023级博士研究生高丽杰。
“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找准政治站位和提高思想觉悟。”在担任校团委学生副书记期间,高丽杰带领学生骨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期间组织开展二十大学习竞答、理论研讨和读书交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帮助学生提升政治素养,稳固思想定力。本科至研究生期间,高丽杰多次踏上红色旅途,去感受革命精神的筑梦之旅,无论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延安,还是革命圣地嘉兴南湖、西柏坡,都有她的足迹。
“我是党员,就应该先上!”疫情期间,作为防控党员志愿者,高丽杰参与校园巡逻、秩序维持、扫码签到等多个岗位的志愿服务工作,期间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近100小时。沉着稳重、甘当先锋,高丽杰坚持用行动践行党员的职责。
作为校第 23届研究生支教团一员的她,将青春的希望播撒在山西省灵丘县石家田学校的孩子们心间。支教期间,高丽杰用真诚与爱去引领学生成长,倾听他们的梦想,鼓励他们奋斗,也静静地陪伴和见证孩子们的成长与生活。这段往事,高丽杰久久难忘,“我还记得晚风中可爱稚嫩的笑颜,那个在村口挥手示意载我们一程的少年……这段时光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也指引着我未来奋斗的方向。”
回望青春,正当青春,高丽杰会继续她的旅程,在如卉的青春中绽放自己的光彩!
(采写:王天鸽 侯雯昕)
玫瑰予人,芬香自溢
“玫瑰予人,芬香自溢;行迩自远,笃行不怠”,准确概括了我校“2023年度全国煤炭行业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获得者、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20级本科生刘庆成的待人待事之道。待人,他竭尽所能,重任压身亦倾囊相助;待事,他斗志昂扬,前路漫漫亦一苇以航。
刚入学时,刘庆成便秉持着积极向上的理念投身学习。他延续着一直以来的学习热情,不落下一门功课。他也乐意帮助身边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大三时,他利用课余时间帮助班上因挂科过多而面临降级的同学复习《概率论》和《电工》。在期末复习阶段,面对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也会为他们答疑解惑。
三年中,刘庆成在科研竞赛方面也是硕果累累。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亚太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赛事奖项都被他收入囊中,“通过参加这些比赛,我学到了很多,比如学习使用未接触过的软件,与队友更高效地沟通合作等等”,刘庆成感悟道。由于在领域内所取得的优秀成绩,刘庆成保研至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研究所,将继续在热爱的道路上发光发热。
除此之外,各类志愿服务亦是刘庆成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130小时。在疫情期间,每天清晨,作为党员的刘庆成便已经穿上防护服,引导大家有序进行核酸检测。在22级新生入学期间,他帮助新生搬运行李,高效完成了迎新工作,“迎新工作不仅是一项志愿服务,更是一种传承,应该尽己所能去为学弟学妹们排忧解难。”
刘庆成将自己的善美之德融入生活的点滴,在每一次的助人为乐中汲取精神养分;也将求真务实之风铭刻在心,砥砺前行,一苇以航。
(采写:曹心阔 马晓玥)
践行“三永远精神”,投身矿山智能化建设
“永远不服输、永远不向困难低头、永远争第一”的“三永远”精神,是矿业工程学院薪火相传的精神财富,也是智能采矿 2021级本科生张艺明大学生涯的写照。他始终以高要求鞭策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砥砺前行。
大二时的下井实习经历让张艺明明确了自己作为一位矿业学子的责任与担当。当时他跟随学院团队前往山西运城的教学矿井进行实习,矿上的工作环境、巷道中的黑暗和压抑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上很窄的一条双线,就是现实中一条三五米宽的大巷。纸上的太薄了,而现场感觉太厚了。”这段难忘的经历激励他在智能采矿领域继续深造,将矿井工人从艰苦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成为了他的奋斗目标。
张艺明是这样想的,他也是这样去实践的。本科期间,他积累了许多科研竞赛经历,为在领域内进一步深造打下了基础。大一时,在张宁波教授的指导下,他和团队成员围绕固体充填液压支架多工况受力分析及支护性能调控方法开展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智能固体充填液压支架自驱夯实的控制方法及系统设计。最终完成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3项,还获得了“采矿作品实践大赛”国家二等奖2项,省市校级奖项10余项。
此外,张艺明也积极参与学生工作,为学院思想阵地建设贡献力量。在刚担任矿业工程团委宣教部部长时,为解决团委宣传阵地“矿业团青”公众号推文形式单一等问题,他带领部员创设中国节气、矿大人物等多个系列推文,推出“行健青音”系列文章,获得了学院师生的一致好评。
作为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他顺应采矿工程智能化的潮流,并在学习中不断探索;作为一名学生干部,他锐意进取,不断创新,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次工作。张艺明始终以“三永远”精神要求自己,以昂扬的姿态交出青春答卷。
(采写:邓丰怿 王宝宝)
以奋斗点燃青春火炬
她是学习上的排头兵,静心思考肯钻研;她是学生组织部门里的顶梁柱,深思熟虑精心策划;她也是红色足迹的追随者,投身社会实践干实事。我校“2023年度全国煤炭行业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获得者、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郭欣萌,有热忱,更有能力,有梦想,更有行动。
谈及学业,郭欣萌分享道:“我主要在两个方面努力,一个是时间分配,另一个是自主学习。”除了上课认真听讲之外,她也在课余系统学习教材,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正因如此,她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成绩,连续三年位列专业前三。
在学院学生会任职期间,郭欣萌将自己在学习部、文艺部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她认为,对不同年级,学习部需要发挥不同的作用,“大一是督促学风,同年级则是辐射带动,对于高年级则重在服务。”面对不熟悉的文艺部工作,她积极向部门学长学姐请教,先后参与了学院迎新晚会、元旦晚会和毕业晚会的策划工作。
郭欣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祖国的热土上书写理想。大二暑假,郭欣萌以“弘扬延安精神,追寻青春足迹”实践团队长的身份带领团队到延安市甘泉县马坊村等地进行调研。期间,团队成员吃大锅饭,住潮湿狭小的土窑洞,重温延安岁月;白天进行采访调研,晚上写新闻、剪视频,宣传当地脱贫攻坚成果。他们去当地的特色产业扶贫项目———米兰花酒店实地考察,发现酒店工作人员大多是村内招募的,为村里部分贫困人口提供了工作岗位,也吸引了一些年轻人投身建设家乡的行列。在当地,米兰花酒店这样的项目还有很多,郭欣萌表示:“真心希望大家都能够去基层考察一番,我们从中感受到了‘造血式’扶贫的重要性,也是通过这样的实践,我确定了之后要投身于基层工作。”
对郭欣萌来说,大学生涯是迸发着青春与活力的修炼,也是心境与能力的磨砺。大学不会成为终点,也不能成为终点,她以奋斗点燃青春火炬,在实践中书写着青年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采写:韩宗锟 马晓玥)
前进路上,每一步都算数!
“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这是人文与艺术学院法学2021级本科生刘相君大学生活的生动写照。
刘相君明确以保研为目标。她根据自己大一的情况积极调整学习方法,尽早复习,整理思维导图,梳理知识体系。在专业课程比较繁重的情况下,刘相君也挤出时间精力参加科研竞赛。在第八届江苏省“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中,刘相君参与的项目与司法局合作,团队协作帮助政府培养“法律明白人”并纳入普法体系,最终获得省级二等奖。大二暑假,刘相君在南京博事达律师事务所实习,为了更好运用理论知识,她积极寻求带教老师的指导,多次模拟会见当事人。面对复杂的案件情况,她深有感触,“我既体会到了法律工作的压力,也学到了与当事人打交道的技巧,提高了表达与沟通的能力。”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刘相君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以身作则,累计参加志愿活动60余次。2022年3月,她作为“千万星火,为你而来”志愿活动的主策划者,参与了活动工作全过程。“这个活动主要是进行手工作品义卖,然后将义卖款通过自闭症捐助机构进行捐赠。”为使活动顺利开展,她在网上查找机构的联系方式,一个一个地打电话,电话为空、无人接听、机构表示不愿意……辗转之下才联系到了江苏禾润儿童康复幼教中心进行捐赠,成功传递了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怀。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在前进的道路上,刘相君始终脚踏实地、严于律己,执法律之尺为目标拼搏,为梦想而战!
(采写:温璐瑶 侯雯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