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24年11月22—24日,“第二届滇黔桂川高校天文研究与教育研讨会”于贵州贵阳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贵州师范大学主办,云南大学、广西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合办,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贵州省射电天文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承办,贵州省天文学会、云南省天文学会、四川省天文学会协办。来自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大学、广西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 30 余所高校的 300 余名专家和青年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滇黔桂川”四省区的天文前沿科学研究与教育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
我校党委书记肖远平,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岸琪,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云南天文台韩占文,广西大学副校长梁恩维,云南大学张力教授,我校副校长支启军及各参会单位天文学科相关负责人出席大会开幕式。开幕式由我校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院长肖文君主持。
肖远平在致辞中代表贵州师范大学向参加会议的各位嘉宾及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召开,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探讨天文学学科建设、本科及研究生人才培养以及前沿科学研究等热点问题,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激发创新思维,为四省区乃至国家的天文事业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吴岸琪代表贵州省科技厅肯定了贵州师范大学近年来在天文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对贵州师范大学持续凝练高水平的特色研究方向,重点打造若干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领域,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提出了希望。
韩占文院士在致辞中代表“第二届滇黔桂川高校天文研究与教育研讨会”科学委员会,向与会嘉宾及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他强调,滇黔桂川四省地域相连、文化相融已经已成为了我国天文科学研究和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省区。希望滇黔桂川四省区继续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滇黔桂川四省区的天文研究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的天文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作为研讨会的发起人,梁恩维、张力教授分别介绍了广西大学、云南大学天文学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情况以及首届“滇黔桂川高校天文研究与教育研讨会”的会议情况和将来会议的发展规划。
本次大会共征集到了65个学术报告,报告内容涉脉冲星、宇宙学、伽马射线暴、活动星系核、黑洞 X 射线双星、白矮星、中子星、恒星以及天文教育和天文科普等相关前沿热点问题。
本次研讨会的召开不仅进一步加深了滇黔桂川地区天文学界的学术交流,也为推动天文学研究与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滇黔桂川高校天文研究与教育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也为进一步推进滇黔桂川地区高校天文学科建设、前沿科学研究与教育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又讯 11月23日,2024滇黔桂川高校天文学科发展座谈会在贵阳市举行。本次座谈会旨在深入探讨滇黔桂川四省区的天文学科建设与发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等问题,进一步推动西南地区天文学科发展与交流合作。
会议邀请了来自云南、贵州、广西和四川等地30余所高校的天文学专家及学者与会,参会人员通过主题报告和自由讨论环节分享了各自院校的天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及天文前沿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情况。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云南天文台韩占文,广西大学副校长梁恩维,云南大学张力教授,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刘瑾、支启军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座谈会。会议由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院长肖文君主持。
本次座谈会为滇桂黔川高校之间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学术交流提供了宝贵机会。标志着滇桂黔川高校天文学科建设和发展迎来了新的篇章,与会专家纷纷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天文学科的繁荣与发展。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