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共有十五项六十条,其中第六十条特别指出:“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对党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全党必须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上下协同、条块结合,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明确各项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
我们完全能够理解,不管“全会”开多少天,不管会议作出了多少项决定,不管会议发了多少份文件,最关键的还是要抓落实,抓《决定》的每一项内容执行到位。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喜欢、经常提到“钉钉子的精神”,这是一句很接地气、很通俗易懂的比方。比如我们要在木板上钉钉子,少钉一锤子深度就不得到位,钉偏了也要拔起来重钉。我们必须认同,习近平总书记自己就是弘扬“钉钉子精神”的楷模。
我们通过央视新闻联播都可以看到,在今年七月中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闭幕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钉钉子精神”紧锣密鼓抓落实。这三个月来,他除了主持多次事关全局的全国性大会以外,已经10多次分别接待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等国家元首来华访问,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广交天下朋友。他又不辞辛苦先后接连奔波到安徽、湖北等中、西部省份调研巡视。他每到一个省,都不是跟省委书记、省长聊几句就走,而是先到基层农村地头看稻谷、蔬菜长势,到城里的居民小区与市民们聊天问好,然后到工厂企业、科技、解放军部队等各地热点部门看望大家,最后才到省里,听取省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在充分肯定大家工作成就的基础上,给大家指明当前工作要点。有时候还要与大家合影留念。
其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钉钉子精神”,并不是现在偶然想起,而是他自幼受到他父亲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启示,可以说是与生俱来,他从年轻时就立志在胸。回想他从青年时期起所走过的从政之路,1974年,他在知青时代下放锻炼的陕北延川县梁家河大队担任党支部书记时,就走遍了全大队的每一个生产队的每一个角落;后来,他当了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就走遍了全县的每一个生产大队;他当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后,就走遍了每一个人民公社;他当了福建省省长以后,更是不惧山路崎岖,走遍了每一个县;他担任浙江省委书记以后,更是不止一次地深入调研“温州模式”;2007年,亲自慰问苍南县受“桑美台风”之害的灾民;对“中国第一农民城”龙港镇、龙港市的创立和发展,更是亲临现场,倍加关注,直至亲自批准龙港于2019年9月全国第一、全国唯一撤镇设市。
相对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的“钉钉子精神”,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还是时不时会遇到一些“不和谐”之音的。比如,我们城发集团今年刚刚搬迁到新城东海大道市民活动中心办公,有的快递公司对我们的新地址不熟悉,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情况。缺乏“钉钉子精神”的中通公司,问都不问,看都不看,就把我们的快递随便扔在几公里外、世纪大道以西的其它建设公司,然后发一个信息给我们的收件人,让我们自己满天下的去找,他们就完事了。假如他们送国际快递,说不定能把泰国的快递扔到越南,然后通知我们自己到越南去拿。而顺丰快递公司做事就是认认真真,高度负责,把我们城发的每一份快递都送到城发九楼总台或收件人手上。这就是有没有“钉钉子精神”的巨大差距。
还有更悲摧的,在龙港市这个堂堂的“中国印刷、包装城”,当我们要装订两本各五份《城发信息》的时候,竟有的广告公司说“没有办法,不好装订。”后经多次与他们磋商说明,才将此事做成。这同样说明一个人、一家公司到底有没有“钉钉子精神”,其工作态度、结果就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