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关于加强高校党的建设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党委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找准找实党建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深入践行“五个融入”的“一融双高”建设路径,不断开创党建引领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一、坚持方向融合,将学校事业发展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旗帜鲜明讲政治,为学校建设发展领航。
一是聚焦教育强国战略和我省“走在前、开新局”发展战略,学校党委把关定向、科学决策,提出“建设国内知名、国际更具影响力的高水平艺术与设计大学”的发展定位,始终坚持将学校事业发展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去谋划,始终坚持办学发展正确政治方向;
二是聚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实施“人才强校、学科筑峰、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四大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学科布局优化、创新人才培养、一流人才引育、科研创作突破、社会服务提质、国际合作拓展、内部治理增效、办学条件提升”八大工程,切实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五大职能,着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实践精英”与“大国工匠”相得益彰的人才群。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的有力指导下,学校始终沿着正确的办学方向建设发展,跑出了工艺美院办学提质增效的加速度。学校新增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16个,5个A+专业上榜“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A+专业数量位列省属高校首位,学校入选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高校,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二、坚持思想融合,将学科专业特色融入“大思政”格局
学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切实发挥艺术设计专业特色优势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走出了一条彰显工艺美院特色的“思政+设计”双融共育之路。
一是全面系统提升师生政治理论素养,夯实涵盖“第一议题”、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青年大学生骨干培训“七位一体”的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理论学习架构,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工作提升;
二是创新推进“思政+设计”双融共育机制,配足配强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队伍,开足开齐开好思政课,培育一批思政元素浓、功能强的“思政+设计”和“两创+双造”示范课程,建设“山东手造”课程思政实践基地等一批课程思政育人基地。组织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创作、“生命重于泰山”抗疫主题创作、“大美颂赞百年辉煌”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创作等,发挥专业优势深化理论学习成效,引导社会正能量。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和话语权,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学校思政育人典型做法得到中宣部宣教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优秀传统文化博物馆”获批山东省党员教育现场教学基地。
三、坚持组织融合,将党组织功能提升融入学校中心工作
学校建立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切实把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打造成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承接点、集合点、发力点,织牢织密基层战斗堡垒的网,真正实现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完善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的“四同”机制。定期召开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二级党组织书记工作例会,将党建重点任务与学校中心工作、与落实上级部署结合起来推动落实。常态化开展“议事决策规范提升”活动,全覆盖列席二级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党建工作质效;
二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定学校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办法,健全完善涵盖基层工作考核办法、党组织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和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述责述廉考核、意识形态工作考核、党支部“评星定级”管理的“1+4”基层党建工作考核体系,进一步树牢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注重发挥考核结果正向激励作用;
三是实施“头雁工程”,强化“双培养”机制,加大在高知群体、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分批次减少连续3年未发展党员的教师党支部数量,加大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建设培育力度以及后备队伍培养。加强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示范梯队建设,学校先后培育出1个全省高校“标杆院系”、5个全省高校“样板党支部”、2个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四、坚持任务融合,将组织优势融入服务高质量发展实践中
学校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充分发挥组织攻坚力,广大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和攻坚克难中锤炼党性和提升素养。
一是融入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入设计学“高峰学科”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建设一流本科、产出高层次科研成果、推动中外合作办学等重点任务,推动学校办学发展取得新突破。支持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强校园风险防控和应急响应,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二是融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组建以党员专家、“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师生骨干为主体的设计团队,圆满完成上合青岛峰会艺术创意设计、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招待会装饰艺术设计、“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山东展区设计服务等国家重大设计任务,积极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山东手造”推进工程,组织党员干部、教师骨干积极参与“第一书记”、农村党建工作队、“四进”工作队,在干事创业和服务奉献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学校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人,“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1个,全国三八红旗集体1个、山东省干事创业好团队1个等荣誉称号。
五、坚持队伍融合,将干部教师培育融入学校发展大局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抓好事业发展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始终把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
一是大力培养学校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干部队伍,坚持科学选人用人,严格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对接学校综合改革特别是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处级单位、处级班子和处级干部年度考核办法,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高质量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干部推动高质量内涵发展、服务师生、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推动学校党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落细。
二是不断强化学校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实施一流人才引育工程,实施高端人才引育计划,实施人才团队培育计划,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激发人才队伍内生动力,为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和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学校获评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突贡专家等高层次人才,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山东省教学名师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