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 - 《上海师大报》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开题
高等教育人才供需适配机制研究项目在徐汇校区举行公开开题报告会。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提出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配机制的深刻背景和实证研究等要求。项目首席专家袁雯教授及子课题负责人回应专家意见,将优化研究方案并努力作出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专家组认为该项目有较强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报讯 11月10日,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高等教育人才供需适配机制研究”公开开题报告会在徐汇校区举行。开题报告会由副校长陈恒教授和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谢维和教授共同主持。
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指出,该项目聚焦于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配机制,具有国家和社会需求的深刻背景。她提出,项目要积极回应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化的深刻含义和需求,关键要推进适配机制的建设,关注需求侧的要求,不断加强实证研究等,期待该项目能够进行深入研究,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叶霖霖提出,项目研究既要关注制度性等硬性问题,也要关注体制机制等软性问题;长短结合,既要关注当下,也要考虑中长期的未来布局。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项目主管吕晓焉对项目推进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对标落实指南意图;二是要始终站在国家立场和高度;三是产出优秀成果,鼓励思想创新;四是注重成果转化。
项目首席专家袁雯教授代表项目组作开题报告,围绕“高等教育人才供需适配机制研究”这一重大问题,从研究依据、文献述评、研究对象,学理及研究思路、研究方法、重点问题,预期创新、修改说明、整体研究推进设想、主要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汇报。
谢维和教授担任公开开题报告会专家组组长。专家组认真审阅开题相关材料,围绕项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关键点等进行评议和研讨。
袁雯教授及子课题负责人分别对专家意见建议进行回应,表示项目组将认真消化吸收,进一步优化完善研究方案,努力作出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
专家组评议认为,该项目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前期工作比较扎实,团队的专业能力和统筹能力为课题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建议通过开题。
(教育学院 社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