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我校主办首届力学交叉人才培养研讨会

作者:航空学院    
2024-11-20     浏览(73)     (0)

本报讯:首届力学交叉人才培养研讨会在中国南京举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所高校、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讨论了如何构建新一代力学人才培养体系、力学研究新范式等课题,并就热点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本报讯11月15日至17日,首届力学交叉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和我校主办,我校航空学院、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力学学会联袂承办。本次会议吸引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
  哈尔滨工业大学杜善义院士,浙江大学杨卫院士,北京理工大学胡海岩院士,南京理工大学芮筱亭院士,我校郭万林院士,北京大学魏悦广院士,兰州大学周又和院士,大连理工大学郭旭院士,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方胜昔,江苏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处长金科,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李俊峰,江苏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高存法,河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韩旭,石家庄铁道大学党委书记冯文杰,石家庄铁道大学原党委书记杨绍普,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王博,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康国政,宁夏大学副校长王青云,燕山大学副校长文桂林,内蒙古工业大学副校长宝音贺西,我校党委书记甄良,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航空学院主要负责人以及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大会。我校卢天健教授、清华大学李俊峰教授担任会议共同主席,开幕式由卢天健教授主持。
  大会荣誉主席胡海岩院士在线致辞,他回顾了传统力学研究范式在工业革命中的卓越贡献,并特别强调了以钱学森先生为代表的力学前辈们在我国现代工业体系,尤其是国防工业体系建设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希望与会专家围绕如何构建新一代力学人才培养体系、力学研究新范式等课题展开深入研讨,积极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甄良简要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力学交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共享先进经验与创新成果,进一步深化力学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协同创新,共同探讨力学交叉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方向、新路径,携手推动力学交叉人才培养和自主创新,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俊峰在致辞中指出,力学有基础科学属性,其交叉人才的培养对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他呼吁与会专家深入探索力学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为培养既能够引领世界科学潮流,又能够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力学交叉型人才提供指导。
  金科强调,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强交叉学科研究型人才培养直接关乎我国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方胜昔指出,江苏正努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鉴于力学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基础性核心地位,培养力学与交叉学科人才,是江苏实现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必须圆满解答的关键课题。
  本次研讨会围绕力学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力学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及新时期力学教学内容建设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研讨。会议共邀请了15位国内力学领域专家作大会报告。大会报告由芮筱亭院士等多位专家主持。
  在周又和院士的主持下,众位专家就力学交叉人才培养的难点、重点和痛点进行了充分交流,并针对各自关心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针对力学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中的系统性专业性与交叉性、生源质量提升、本科生跨专业培养方案、交叉学科新型研究范式,以及综合型人才培养路径等热点问题,与会专家纷纷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杨卫院士进行了总结,并针对研讨提出的问题做了深刻的回应与解答。
  首届力学交叉人才培养研讨会以前沿探索、工程应用、交叉拓展等多维度视角,深入探讨了如何培养新一代力学人才的问题,促进了力学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新范式方面的思想交流和智慧启迪,并为力学在拓宽知识新边界以及科技强国建设中发挥新引擎作用提供了宝贵指引。 (航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