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山东中医药大学报》

心灵深处的温柔羁绊

作者:中医学院2022级  崔树彤    
2024-11-27     浏览(166)     (1)

本文描述了乡愁对每个人的重要性,是生命中永恒的风景,也是灵魂深处永远的归宿。尽管社会快速发展,故乡也在变化,但乡愁仍能找到归宿,让我们带着乡愁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与幸福。

乡愁,是一抹温暖的回忆,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是对故土的深深眷恋,牵动着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乡愁,如一缕轻烟,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每当夜深人静,独自一人时,那份对家乡的思念便悄然涌上心头,如涓涓细流,绵延不绝。乡愁,是远行者心中永远的痛,也是他们心中永恒的美。它如同一首古老而悠长的歌,穿越时空的阻隔,唤起我们对故土最真挚的情感。

乡愁是余光中笔下的《乡愁》,是那枚小小的邮票,是张窄窄的船票,承载着对家乡无尽的思念。小时候,乡愁是母亲温暖的怀抱,是父亲宽厚的肩膀;长大后,乡愁变成了一种对过去的怀念,对曾经美好时光的追忆。故乡的月亮,总是特别明亮。独自在外,每每抬头望向天际,那轮明月仿佛是故乡的使者,捎来家人的问候和温暖。月光下,是童年的嬉戏,是青春的梦想,是父母慈祥的笑容。

乡愁是爸爸记忆中的捕蝉游戏。大夏天,他和伙伴们光着身子,拿着竹竿,沾着蜘蛛网,蹑手蹑脚地靠近蝉的藏身之处。那份童真与欢乐,如今只能在回忆中寻觅。乡愁是确山的打铁花,那漫天飞舞的铁花,像天女散花般绚烂,给游子带来深深的震撼和慰藉。乡愁是那棵在朦胧夜色中美丽的树,让诗人想起了陋居的一点一滴,想起了父母的唠叨和孩儿的淘气。

乡愁,是古人对家乡的无奈与叹息,是贺知章笔下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范仲淹的“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是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乡愁也是现代人心中淡淡的忧伤,是对故乡风物的无限眷恋,是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乡愁,是一种力量。它激励着无数游子努力奋斗,有朝一日能够荣归故里,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都市的喧嚣中,他们保持着那份对故乡的纯真与执着,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梦想,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上,与亲人共享团圆之乐。记忆中的故乡,总是在秋天显得格外美丽。金黄的稻田,丰收的果实,还有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编织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如今身处异乡,秋风再起时,心中总是涌起一股说不出的酸楚,那是对故乡深切的思念。

乡愁,是一封封未寄的家书,是一次次梦回故里的旅程。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心中便涌起共鸣。无论身处何地,那份对故乡的深情,都如影随形,陪伴一生。岁月如歌,人生如梦。无论身在何处,心中的那份乡愁,始终如一根红线,将我与故乡紧紧相连。乡愁,是生命中永恒的风景,是灵魂深处永远的归宿。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故乡也在悄然变化。高楼大厦逐渐取代了低矮的平房,宽敞的马路代替了泥泞的小道。现代文明的冲击,让一些传统的东西正在慢慢消失,这也让许多人的乡愁变得更加复杂与深刻。我们希望,无论走到哪里,心中那份乡愁都能找到归宿。我们憧憬着,有一天能够带着家人,回到那个梦开始的地方,共同追寻那些年错过的美好。乡愁是我们与先人文化情感的共鸣,是民族生存的重要基石。屈原、烛之武、荆轲、岳飞……他们都是因为对家乡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才有了为国家而战的勇气和动力。让我们带着这份乡愁,继续前行吧!去寻找那些属于我们自己的根与魂。

乡愁,是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歌。或许在某一个清晨,当我们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抬头仰望那片熟悉的天空时,会突然发现,原来乡愁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脉之中,成为我们生命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我们的过去,也连接着我们的未来。在这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让我们带着这份乡愁,勇敢地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与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