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

人才为重谋发展,科教兴院谱新篇

——我院隆重召开第五届科教大会

2024-10-31     浏览(141)     (0)

浙江省肿瘤医院举行第五届科教大会,滕皋军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医院以打造高层次人才和优势学科为重点,赋能医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并揭牌全省重点实验室和类器官创新研究中心。


近年来,我院以打造“国内标杆、国际知名、患者首选的研究型肿瘤中心”为目标,始终坚持院所深度融合、临床与科研并举,联合开展有组织的医研协同攻关,集成聚焦优势病种的研究团队,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等一流科创平台,实现了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在医教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累累硕果,综合实力稳步上升。9月26日下午,浙江省肿瘤医院第五届科教大会暨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启动会在科研教学楼隆重召开。

中国科学院院士滕皋军,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复旦大学曹娥江创新中心主任林鑫华、浙江省教育厅巡视员吕华,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高军,纪委书记孔明辉,副所长徐飞鸿,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陈华,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邱雪挺,浙江省科学技术厅重大处副处长温向明、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教育处调研员叶瑛等领导出席本次会议。医院全体领导班子、中层干部以及受表彰人员参会。

领导及嘉宾致辞

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程向东在致辞中表示,我院以打造高层次人才为关键,以培育优势学科为重点,奋力开创医院科教工作新局面,打造一批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标志性科教成果,赋能医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助力全省卫生健康现代化。

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高军,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邱雪挺,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陈华分别在启动会上致辞。

揭牌/签约仪式

领导致辞与揭牌/签约仪式由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金戈主持。

大会举行全省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滕皋军院士(左)和实验室主任程向东共同为全省重点实验室揭牌(见右图)。


大会举行浙江省肿瘤医院、复旦曹娥江创新中心与丹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类器官创新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心合作签约仪式。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朱滔,复旦曹娥江创新中心主任林鑫华与丹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国强上台签约。

<<<<>下转2版


表彰/聘任仪式与主题报告环节由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叶国平主持。


浙江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吕华(左)为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程向东教授颁发证书。


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邱雪挺(右一),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陈华(左一)为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获得者李清林、袁莉颁发立项纪念杯。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重大处副处长温向明(右一)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课题负责人颁发立项纪念杯。


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 长高军(中)为2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 获得者颁发立项纪念杯。


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高军为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获得者颁发立项纪念杯。


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纪委书记孔明辉,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徐飞鸿,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陈华,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邱雪挺为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获得者颁发立项纪念杯。


程向东书记、金戈副书记、裘燕飞副院长、朱滔副院长,为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颁发立项纪念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代表徐栋、袁莉、ALIARBAB分别发言。

大会对2023年度优秀科研奖、青年优秀科研奖获得者,对“英才杯”第五届科研英语大赛获奖者进行了表彰。对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新任博士生导师举行了聘任仪式。

主题报告

中国科学院滕皋军院士作题为《医工交叉融合赋能医学创新》主题报告。浙江省肿瘤医院程向东书记作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方案、2024年科教工作总结及展望与2025年国基金申报部署。

浙江省肿瘤医院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单位。

【赋能增效,科技榜单再获进位】

国际顶刊《自然》发布最新自然指数排名,我院位列全球医疗机构147位、中国医疗机构42位。

2023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我院位列综合排行榜85位。

【持续发力,国家重大项目再获突破】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前沿生物技术"重点专项项目1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前沿生物技术”重点专项课题3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59项,较去年递增16%,全国肿瘤专科医院位列第三。

【政策引导,高质量成果稳步提升

程向东教授团队晚期胃癌研究发表在高国际影响力期刊Gastroenterology.

范云教授团队肺癌研究成果发表在柳叶刀子刊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陈晓钟教授团队、俞卿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发表在高国际影响力期刊Signal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Therapy。

【多措并举,研究成果闪亮国际舞台

范云教授团队在ASCO大会做主题报告,为我院首次。

多项临床研究成果亮相2024ESMO年会,入选的研究涵盖了乳腺癌、胃癌、直肠癌、食管癌、头颈部鳞癌、甲状腺癌等多个领域。

【深度合作,携手打造肿瘤防治高地

持续拓展美国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静冈县癌症中心,日本群马大学,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等海外深度合作伙伴关系,搭建海外实训平台。

【传承创新,推动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创新院校合作模式,教学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在院的研究生、住院医师、实习生规模达到750余人。

持续强化教学能力,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院所现有研究生导师共232名,临床带教老师416名,技能培训老师121名。

不断加大教学投入,配备先进、智能教学设施,建设一流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程向东书记在总结讲话中表示,这次会议既是总结和表彰,也是启动和部署。他指出:当前,医院已经汇聚了大量优秀的青年博士、博士后人才,组建了以单病种或单学科为依托的大创新团队,他们逐渐成为推动科教创新的核心力量。同时,医院通过优化制度、强化创新驱动,不断完善科研政策体系,创造良好的科研生态,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大支持。

未来,我们要勇敢地设定更高的目标,特别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立项上,这不仅是一项量化指标,更是对我院科研实力的信心展示。更要强化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有组织的科研攻关和发明创新。以重离子医学中心为核心,以疑难重症诊治、精准诊断、靶向治疗和转化医学等为主攻方向,打造全球领先的生命健康科创高地。积极争创国家级与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发挥优势互补与平台支撑作用,聚焦分子诊断、创新药物、恶性肿瘤临床等重点领域,构建“政研医产学”一体化基础-临床研发新模式。

我们要意识到,科研绝非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长期投入与积累的结果,每一步进展都离不开医院体系的改革创新、人才的梯队建设和科研工作的高标准谋划。只有以高远的定位和坚实的战略,坚持院所融合科研范式,积极推动基础与临床双向互动与交叉融合,才能推动我院在未来的科研创新中实现质的飞跃,成为行业的标杆。医院的未来,寄托在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创新与拼搏之中。我们要倍加珍惜当前取得的成绩,不懈奋斗,勇攀高峰,共同书写医院发展的崭新篇章。

(科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