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实创新铸青云,传道授业育新英。”学术上,他求真务实,勇于开拓创新,累计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9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5件;工作上,他孜孜不倦,扎根教育一线,从硕士研究生导师到博士研究生导师,坚定做好引路人。他就是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教授时国庆。
深入厂矿一线,以科技创新服务企业发展
“科技兴安,以用为本。”围绕煤炭企业对矿井通风和火灾防控的技术需求,时国庆以创新性思维积极探索煤矿井下火灾发生、发展的规律,积极参与研发通风系统、矿井火灾的监测技术与装备,开发火灾防控新技术,致力于服务矿山安全生产。
自2005年进入导师王德明的团队攻读学位以来,他一直围绕着矿井火灾防控领域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为深入厂矿一线,时国庆踏遍陕西、新疆、山东、河南等产煤大省,正是这样的经历使得求真务实成为他科研道路上的主旋律。
2008年9月,正在攻读博士的时国庆受导师安排到黑龙江龙煤集团指导煤矿井下防灭火技术方案。他大量查阅矿井资料、分析安全监测数据;他深入井下了解现场环境条件和工程进度,及时同矿方技术人员沟通交流,协助矿方分析确定井下煤自燃火源的位置,制定井下灭火方案,最终矿井火灾得到了预防与控制。这次实践,不仅锻炼了时国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还让他感受到了学习矿山安全技术、服务矿井安全生产的成就感与责任感。从此,立志创新、推动矿井通风防火灭火技术进步成为时国庆的科研目标。
当努力有了方向,科研有了信念,成果也纷至沓来。他先后揭示了煤矿井下煤自燃火源发生、发展的规律,研究获得了煤自燃气体、热量产物在采空区运移扩散的规律,开发了用于监测分析煤矿井下风流与采空区流场状态的装备,并先后实地参与了河南平煤集团、山东能源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十多座矿井的火灾防控工作。
近年来,时国庆还积极参与企业矿井通风系统智能化升级改造过程中的技术支撑工作,先后主持建成中煤集团、汇能集团等所属生产矿井的智能通风系统,始终用行动践行“科技服务企业”的学习初心,坚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研使命。
严谨治学,以身作则,引领学生创新发展
“严谨治学,以身作则。”时国庆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为学生们树立典范。指导学生时,他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他积极倡导将学科知识和思政教育相融合,潜移默化地将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协同精神融入到研究生教学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为安全事业奋斗的理想信念,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有能力、有担当、敢作为的安全科技人才。
面对研究难题,时国庆总是用激励和引导帮助学生突破瓶颈。他的硕士研究生王国钦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研究矿井火灾发展规律特性时,面临着诸多模型建立和解算的难题,曾一度感到灰心,甚至怀疑自己是否适合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见此情况,时国庆鼓励王国钦,并引导他从问题分析、解决思路构建等角度思考解决方法,还在专业层面给予建设性意见与指导。王国钦顺利克服困难,硕士期间先后发表SCI论文2篇,硕士毕业论文获得2022年江苏省优秀学术学位硕士论文,后顺利在我校攻读博士学位,读博期间赴日本进行联合培养。
为了持续激发学生开展学术研究的内驱力,时国庆经常组织研究生开组内研讨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并对每位学生的研究内容开展深度剖析。以这些方式多渠道启发学生,多角度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力。学术研究中,他叮嘱学生不允许有丝毫的敷衍和应付,严谨治学的态度也是引领团队学生形成严谨科研态度的重要因素。
关心学生、严慈相济,全方位护航学生成长
时国庆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心理健康和个人发展,尽职尽责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指导和帮助。
时国庆也注重因材施教。他敢于给性格内向、独立协调解决问题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允许并包容他们犯错误,时常提供鼓励与帮助,为他们的成长提供磨炼的舞台。对于部分学生学业有所松懈的情况,时国庆提出更严格的学习和科研要求,并督促他们定期交流汇报,帮助他们将注意力和精力更多地倾注于学习和科研活动。
“学生的进步就是老师最大的幸福。”时国庆认为,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看到学生学业进步、论文发表抑或是找到理想的工作。每逢这种时刻,作为导师的时国庆心中总是充满欣慰与自豪。
参加工作以来,时国庆已经先后指导了近3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在他的影响下,学生们努力进取、敢于争先、投身科研、成长成才。在替学生们自豪的同时,时国庆继续扎根矿大教育一线,用行动引领着、守护着一代代矿大学子的成长。
(王天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