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好老师》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一生中培养了无数人才,默默付出却无怨无悔;有这样一种精神,如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有这样一种感情,不同于亲情和友情,却亦有动人之处。这群人,是老师;这种精神,是奉献;这种情,是师生情。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每一位教师都是一颗颗摧残的星辰,他们用知识的光芒照亮学生的心灵,用无私的奉献书写教书育人的华章。春来夏去,孤云与晚霞相伴;秋过冬至,孤鹭与黎明相守。老师为学生日夜相守,用星星之火点亮学生求学道路。卷帙浩繁的世界,最初都是由良师开卷。让我们走进展现师者风采的天地,聚焦我们身边的好老师。
教师,最常被比喻成浇灌树苗的伟大园丁,亦或燃烧自我贡献光明的蜡烛。在刘慈欣的《乡村教师》中,人类的智慧因教师的存在得以延续,人类的命运因教师的努力而峰回路转。他们虽身居陋室,却以毕生心血滋润了桃李万干。“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在行知学院,有这样一位老师:她是人文艺术学院人人称赞的辅导员,倾心教育事业十余载,润物无声;她是人文艺术学院菁菁学子的朋友,关爱学生,注重青年未来社会发展,始终把大学青年健康教育放在首位。倾心教育事业十余载,润物无声,她就是我校人文艺术学院辅导员戴琰。
在教育事业中,戴琰老师始终恪守教育初心,以其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工作成绩,获得多项荣誉和奖项。在辅导员岗位任职12年,期间先后担任公共管理系学生会指导老师、管理科学分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人文艺术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的职务。她曾获得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辅导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又于2024年8月,获陕西省高校“表现良好辅导员”荣誉称号。戴老师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以她独特的育人理念和深厚的专业功底,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成为许多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
坚守初心,做新时代青年的引路人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戴琰老师躬身教育事业十余年,不断总结教育经验和教育方法,推陈出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她喜欢利用休息时间了解网络趣事,只为找到更多话题与学生拉进距离;她常常与学生谈心,不仅关心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还通过讲述自身的大学成长经历去鼓舞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不被周围环境“同化”,勇敢地做自己、勇敢地追逐理想。
戴老师一直把“做新时代青年的引路人”作为自己的工作信条。在她的笔记本里有这样一句话:教师应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大学青年成长路途中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关心、爱护学生是我的首要任务。
在今年的春季运动会上,班里一名学生报名参加了长跑比赛,中途体力不支。戴老师敏锐地察觉到她的异样,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跑到赛道边,一边陪着她缓缓前行,一边在一旁用坚定而温暖的声音不断激励她:“只要我们一起坚持下去,就是胜利者!”戴老师的话语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激发了她内心深处的潜能,一步一步坚定的向前迈进,顺利完成了此次长跑。
师生关系是双向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教学相长的关系。戴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如春风化雨般感化着他们,促使学生向上向善,热爱生活。于社会而言,她的行为何尝不是在播撒善美的种子,树立行动的标杆,助推社会的进步发展。于国家而言,教师的一举一动便是未来教育的前景,手握三寸粉笔描绘着国家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蓝图。
为人师者,亦是友人
教育,是一束光交汇另一束光,而不是矛与盾的对峙。教育,也不单是知识层面的传递,耳提面命的讲道理,而是一种心灵、精神的交汇。
戴老师经常与同事交流分享经验,记录自己的工作心得。在被问及如何建立和维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时,戴老师有独到的见解。她认为,为人师者,亦是友人。只有建立合作式、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才能对青年学子的未来规划产生积极影响,引导他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和优点,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理想、希望、信仰、追求美好的憧憬,这些东西比什么都更有力量!”,戴老师笑道。当得知一名学生有退学的想法时,她及时了解情况,定期去学生宿舍与其谈心;在值班时,她约学生到操场一边散步一边聊天,耐心疏导。通过长期的沟通,她给予了这名学生无限的温暖与支持,帮助其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希望该学生在毕业时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在将来的人生旅途中大放异彩。作为辅导员,戴琰深知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性。她不仅关注学生成绩,更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与成长需求。在与学生近距离交流过程中,她以平等、尊重的态度,耐心了解学生的困惑与挑战;用温暖的话语和切实的建议,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明确目标,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未来!
余秋雨说过:“教学,说到底,是人类的精神和生命在一种文明层面上的代代递交。”教师与学生,在精神层面的交汇,远比知识层面的传授要重要得多。这也恰恰是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之处。
保持热爱,我们的舞台会更加宽广
当下人工智能盛兴,社会各企业岗位骤减。传媒专业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经验。戴老师鼓励班里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比赛、传媒类比赛。利用休息时间指导参赛学生优化作品,最终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级总决赛中荣获主赛道一等奖。她意识到,传媒系的学生思想活跃,富有创新思维,不能全盘依照从前的教育方式引领学生;而应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创新教育方式,将网络热梗运用到与学生谈话中,拉进社交距离,更快的与学生“打成一片”。戴琰时常向学校心理咨询室老师请教专业方面的问题探讨应对方法。她自豪地表示:“在塑造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看着他们重拾信心,实现自己的理想,使我越来越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更让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成就感和荣誉感!”
不因力微而不举,不因事小而不为。科技飞速发展,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大学生应如何应对就业难题?在接下来的教育事业中,戴琰不敢懈怠,这对于她来说需要新的尝试。作为老师唯有脚踏实地,加强自身知识储备、拓宽视野,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应对时代挑战。
夕阳透过窗户,洒在那张熟悉而慈祥的脸庞上,为她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随着与戴老师的深入探讨,我发现,谈及学校时,她总是笑眼盈盈。回顾教育生涯,她感谢学校为她搭建实现精彩舞台的桥梁,更因能同学校培养一批批的时代青年感到骄傲。
戴琰所代表的教育工作者群体,是推动教育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核心力量。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戴老师与学校的互相成就,更是为整个教育行业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更多教育工作者投身于这一伟大事业中。
财政2201班 孙菲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