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池州学院 - 《池州学院报》

[经典阅读]

长路尽头总有灯火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作者:2023级文学与传媒学院 谢昕    
2024-10-31     浏览(33)     (0)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新闻作者、作家埃德加·斯诺深入陕北红军及老百姓生活,在调查民俗风情等深入考察后整理写作而成的经典著作。这是一本面向全球介绍并传播中国共产党及其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世界各地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以其优美的文笔和强烈的纪实性,成为了一部杰出的报道性著作,被赞誉为探究中国革命历程的权威性经典百科全书。

全书共含12篇纪实性报道,每篇又细分为多个小节,详细记录了埃德加·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期间,深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通过深入访谈、直接对话和实地踏勘所获得的亲身经历、观察和感悟。该书全面报道了中国、中国工农红军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还包括众多红军将领、普通士兵、工人、共青团成员和少先队员的英勇战斗、刻苦学习以及日常生活的真实面貌。

跨越历史洪流,将视角置之作品的创作背景,人们就更能体会到《红星照耀中国》成为传世经典的原因。彼时东方大地,战乱频繁,国共合作破裂带来的影响巨大,大量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受了残酷迫害,中国革命风雨飘摇。为挽救革命、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奋起抵抗,迅速调整政策,领导群众进行了一系列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并在农村建立了革命根据地。然而由于新闻封锁和军事包围,加之反动派的恶意造谣引导,外界对苏区充满误解。埃德加·斯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毅然踏入传言中“可怕的封锁区”,进行了长达4个多月的深入采访。他坚定认为,没有亲身经历,就没有发言权,没有事实作为支撑的答案,就没有说服力。于是,在这样一位新闻作者的笔下,掩盖在苏区上方的迷雾被缓缓拨开,世人终于得以对生活在农村土地上的这帮“土匪”有了全新的认识。他用自己的笔触,揭示了外界对苏区的误解和偏见,为世人展现了真实、生动的共产党人形象。

埃德加·斯诺采用了第三方视角来讲述故事,他以一个旁观者的冷静与敏锐,却又不失热忱与激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生动而真实的革命图。这种视角既包含客观性与中立性,又因作者对中国革命的好奇与探究,充满了新鲜感。从一个外来者逐渐深入了解红军、共产党人的过程展开叙述,让读者跟随着他的脚步,看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行,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心中的信仰与理想。斯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将那段艰苦卓绝的历程娓娓道来。他笔下的红军战士们,虽然衣衫褴褛、饥寒交迫,但他们的眼神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前行,在逆境中书写着生命的传奇。这种对细节的捕捉和对情感的渲染,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战士们的艰辛与伟大,也更加珍惜那些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英勇先烈们。

此外,书中采用了多种技巧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斯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革命激情与奋斗精神的世界,他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突出了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和英勇的斗争精神。同时,巧妙地穿插了对话、访谈等形式,使得作品更加真实可信,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与人物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此外,作者善于捕捉人物的细节特征,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刻画,让读者对人物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他还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埃德加·斯诺打破了新闻封锁,为世界开启了一扇得以了解中国革命的崭新窗口。他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职业操守,深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一个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红星照耀中国》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文字如同跳动的火焰,点燃了国际社会对中国革命的关注与支持,让世界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本书成为了西方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吸引了一批国际友人和爱国青年对中国革命的关注和支持,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理解搭建了桥梁,同时,他也将中国的文化、历史和人民的奋斗精神介绍给了世界,增进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和尊重。《红星照耀中国》无疑是一部不朽的经典巨著,它穿越了漫长的时空,依旧熠熠生辉。这本书犹如一座历史的丰碑,引领我们踏入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感受革命先辈们的热血与激情。在新时代,它时刻激励着我们传承和弘扬革命先辈们的精神,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披荆斩棘、奋勇前行。

“忆往昔峥嵘岁月,风华正茂,挥斥方遒。”我们坚信,在任何艰苦的日子里,当我们抬头,总能看见东方上空星辰闪烁,照耀中国大地的每个角落。前路漫漫,千重浪,万山拦,红星指引下,跨山,渡水,逆风扬帆,长路的尽头终是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