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青岛市市立医院 - 《生命绿洲》

心脏瓣膜外科领军人物孟旭坐镇市立医院

2024-11-15     浏览(86)     (0)

2024年9月29日是第25个世界心脏日,这一天,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的手术室里,孟旭又一次近乎完美地完成了一台心脏瓣膜修复手术。作为我国心脏瓣膜外科顶尖专家、国内二尖瓣修复技术应用和推广第一人,这样的手术,在过去的30多年里,孟旭已经做过一万多例。这次的情况有些不同,在结束手术的孟旭看来,一切才刚刚开始。这台“修”心手术,不仅让病人重获“心”生,更是一支年轻团队的成长“心”开始。这一次,他想把最新的二尖瓣修复理念及技术留在这里,为青岛乃至山东打造一支国内一流的新型瓣膜修复专业团队,作为国内心脏瓣膜外科领军人物,为青岛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激发“心”动能、塑造“心”优势。

/初“心”不改/

行业“第一人”致力于推广“修”心手术

如果把心脏比作一座房子,瓣膜就相当于心脏各通道之间的门。心脏每天跳动十几万次,四扇“心门”每天也要开关十几万次。“心门”打不开或关不拢,就会影响血流的顺畅,增加心脏负担,进而导致心力衰竭,直至心脏“罢工”。据了解,中国瓣膜病患病率约为3.8%,这意味着,全中国约有2500万人正遭受瓣膜病影响。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瓣膜病患病率还将不断升高,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大隐患。

在瓣膜病的临床治疗上,目前最主流的手段是人工瓣膜置换手术。但从临床效果来看,人工瓣膜置换难以避免地会对瓣膜解剖结构和特性造成破坏,进而影响患者远期预后。“在瓣膜病的手术治疗中,第一手段是修复。”孟旭告诉记者,修复手术无论是围术期安全还是远期存活效果,都优于置换手术,这已成为全球医学界的共识。“以最典型的二尖瓣修复手术为例,有证据表明,相比接受人工瓣膜置换的患者,修复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病几率更低,心脏功能更好,生存时间更长。”

围术期更安全、并发症发病率更低、术后心脏功能更好、远期存活效果更优……尽管瓣膜修复手术优势明显,但在临床上,国内二尖瓣修复技术的应用比例仅有20%,远低于欧美国家平均水平。这背后,除了修复手术技术的相对高门槛,更多的还是观念上的差距。作为国内心脏瓣膜外科领军人物,多年来,孟旭一直致力于缩小这一差距。

/强强联手/

为岛城最大心脏康复中心塑造“心”优势

在业内,孟旭是公认的国内二尖瓣修复技术应用和推广的第一人。作为国内开展二尖瓣修复手术的先行者,他先后将多项国外领先技术引入国内,钻研各种瓣膜修复技术,不断革新进步,让心脏瓣膜修复技术被更多的患者、医疗同行了解、接受。孟旭教授曾任北京安贞医院心脏瓣膜和心脏移植中心主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脏瓣膜病专委会名誉主委、亚洲心脏瓣膜协会中国分部主任,主刀完成一万余例心脏瓣膜手术。

在10多年的风湿性二尖瓣修复技术体系探索中,孟旭一手培养起了国内心脏瓣膜修复“第一梯队”,由他领军的这支团队,不仅让风湿性二尖瓣修复理念被国内同行普遍认可,整体学术能力更是达到国内领先地位。“中国风湿性心脏瓣膜外科治疗,必须完成从人工瓣膜置换走向修复技术为主的观念转换。”作为国内瓣膜外科最具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孟旭始终坚持,从患者利益出发,积极推广瓣膜病修复技术,鼓励瓣膜病变修复为主、人工瓣膜置换为辅助的理念,既是国情所需,更是医者使命所在。

今年5月份,孟旭正式与青岛市市立医院签约,作为高层次人才与市立医院建立长期深层次合作关系。市立医院心脏中心是青岛市首个融心内科、心外科、血管外科和影像学等相关学科协同治疗于一体、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运行的国际化医疗中心,也是岛城规模最大、设备最全的心脏康复中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签约市立医院不是专为患者而来,更是为市立的心脏外科团队医生而来,指导团队做好诊疗细节,使整个团队的诊疗更安全更有效,这才是最重要的。”在孟旭看来,凭一个人的力量,所能服务的患者有限,而只有把最新的心脏二尖瓣修复手术观念和技术留在这里,为岛城最大的心脏康复中心塑造出瓣膜修复“心”优势,才能惠及更多心脏瓣膜病患者,才是这次“强强联手”的真正价值所在。

(下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