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吉林石油报 - 吉林石油报

碱地变水田 农户笑开颜

农业开发公司两万亩农场水稻喜获丰收

2024-11-14     浏览(40)     (0)

本文报道了农业开发公司两万亩农场经过治理,在盐碱地上成功种植水稻的情况。农场修建了引水渠和排水泵房,积极争取长时间供水,并邀请专家传授改良技术。经过努力,第二年每公顷土地产出水稻超过一万斤。

本报讯(通讯员 姬万里)农业开发公司两万亩农场迎来了秋收的喜悦时刻。金色的稻浪随风舞动,水稻种植户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笑容。然而,对于这片农场来说,这份丰收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因为这里曾是未利用的盐碱地。

水田开发的首要条件是拥有畅通的引水和泄水渠道。农场积极推进引水渠、泄水渠的维修疏通以及排水泵房的建设,为盐碱地开发创造了优越的先天条件。但硬件设施的完善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由于两万亩农场的未利用土地盐碱含量较高,不适合水稻生长,需要大量的水来进行冲洗改良。农场主动与前郭县灌区联系,争取保持长时间供水,确保在耕作期间能够随用随到,为洗碱用水提供保障。

农场还邀请农业相关专家到场传授盐碱地改良技术,并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专家们根据各地块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治碱方案。同时,专家们还讲解了盐碱地水稻种植的各关键环节技术,推广成熟的治碱技术。

今年雨量较大,周边地区出现大面积水淹地情况。农场提前准备防汛物资,加强水利设施的巡查巡护工作。根据天气情况合理调配水量,制定应急预案,积极应对,确保农场辖区内的耕地未受到汛情影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不懈努力,在未利用土地开发的第二年,每公顷土地产出水稻1万余斤,提前一年达到了治碱的阶段性目标,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